和郡王虽说是臣子,但是论起辈分来,还是耀明帝的叔叔,这静书县主和郭家的婚事,当初还是郭家求到耀明帝那儿,耀明帝答应的,说起这个来,又双叒叕牵错红线的耀明帝就心虚,是他做得不对,哪里还能够在和郡王面前强硬得起来。
就在耀明帝左右为难之际,亦有和郭家有故交之人站出来,替郭贤通说好话,都被和郡王给怼了回去。
无奈之下,耀明帝只能够匆匆下朝,把和郡王和郭祖父都召集到御书房商议,看着郭祖父,再看看和郡王,就一阵脑袋疼,心里对郭家更是厌烦,明明父皇在世时,郭家还素有家风清正的名声,怎么就愈发的不中用,还做出这样的事情,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前文就说到,和郡王夫妇进了皇宫,和郡王去了大殿,和郡王妃则是去了太后所在的寝殿,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嫂子,你也知道,我们家对静书是百般呵护,万般宠爱,当初也是您和陛下劝说……”
太后一边安慰着和郡王妃,心里对郭家也是很不满,太后也可以说是瞧着静书县主长大的,知道静书县主遭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她也是心疼的。
于是,到后来,就演变成了两个人一起在太后的寝殿里,骂着郭家的种种不是。
“这郭家,还真是好大的脸啊。”
顾棠在听到郭祖父居然能够厚着脸皮,想征得和郡王的同意,笑了,他们郭家人除了郭贤通那次没诚意的上门,还有郭母那次,就未见过郭家又任何的实质性弥补行动,这也是最让人生气的。
“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多久了。”
要论最了解耀明帝的人,那第一个就要数乔皇后了,盛家最大的一个优点,也是缺点,那就是护短,护着自家人,静书是盛家的县主,旁人,怎么能够欺负她。
“也是。”
顾棠赞同地点点头。
在御书房里,看在曾经郭家祖宗的份上,耀明帝还是给郭家最后一点颜面,下了的合离旨意里,并没有说些什么,在郭祖父临走前,语重心长地说了句,“好自为之。”
“喏。”
事已至此,郭祖父也知道多说无用,灰拜着脸色,离开了御书房,原本还算挺直的背部,在跨出门槛的一刹那,顿时弯了下来,在也直不起来。
郭家,终究还是落败在他的手上。
而和郡王拿着圣旨,兴匆匆地回到家中,紧随其后的,就是太后降下一道懿旨,狠狠训斥了郭家作风,命令郭母这几个月在家好好“休养”,相当于变像的禁足。
“老爷,啊!”
郭母收到太后懿旨,不知所措地看向身旁脸色的丈夫,才开了个口,就被郭父一巴掌给扇得摔倒在地上。
“蠢货,都是慈母多败儿,如果不是你,我们的通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呜呜呜。”
郭母捂着脸,呜咽着,有些不明白,事情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其他郭家人更是恨极了郭贤通一家人,在旁边指指点点,说着风凉话,因为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他们是不会好过了,没有了静书县主的补贴,郭家,很快就会只是个徒有其表的空壳。
和郡王早上拿到准许合离的圣旨,下午就带着自家的侍卫,浩浩荡荡地去了郭家,把静书县主还留在郭家的嫁妆,都取了回来。
顾棠在乔皇后那里,听完前线的第一手消息,打完马吊,心满意足地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