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各自嘘了一口气,这才向贾放告辞,小心翼翼地绕过烂醉在地的张友士,离开桃源村办公室。
贾放这才扣上了他身边装着白银的匣子,往火塘方向看了看,说:“金老丈,涂老丈,请出来吧!”
他将盛放着白银的匣子连同盛放着流通券的匣子都放在桌上,又将一本厚厚的账簿推了过来,口中道:“往后‘金融办’就指着你们两位了。”
说着这话的同时,贾放内心也觉得有点儿幽默:往后一段时间,这个所谓的“桃源寨”金融办,就要靠这两位撑着了。
这两人是贾放在“摸底考试”之中发现的“人才”。他在满篇涂着零蛋的算术试卷之中发现了这两份满分试卷,连忙把人请来一问,才知道,一个曾经当过当铺的朝奉,另外一个是地主老财家的账房。
所以贾放请动了这两位出山。他把金融办发行“流通券”的主要目的一说,两人没怎么多问,马上就听懂了。一个觉得可行,另一个稍稍有点儿犹豫,不确定乡民们能不能接受。
“能不能接受都要试试,总不能因为铜钱不够,寨子里面大家都不干活不做生意了。”贾放一番劝说,两人都答应试试。于是,贾放挂名了“金融办”的主任,这两位都是副主任。
“但有一句,咱们既然要做这事,财务纪律就要守好。这些,是桃源寨发放这么多流通券的准备金。我的要求是,准备金一定要充足,不能发生大家伙儿用流通券兑不出银两的事。”
“另外,两位,管账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账,这行当的老规矩,我想两位都是清楚的吧?”
账实分开,职责不相容,这点基本常识贾放还是有的。这时少不了要敲打这两人几句:“账本和实物我会定时派人清点,如果两者对不上,又或是流通券和银两出了什么岔子,我是一定会追究的。”
“俗话说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那些年轻后生们,也有不少是有潜力做这一行的。两位若是觉得这职位还不错,就必须把钱保管好了,账算准确了。否则我就会考虑提拔年轻人,而不是用你们这两位。”
贾放的话,两位掌柜都老老实实地听着。贾放知道:他俩都上了点年纪,要和村里的年轻小伙们那样,去开荒,去犁地,去造房子……实在是有点儿办不到。
但现在这个“金融办”的工作,贾放已经明说了这就是旱涝保收的“公职”,只要他们不掉链子不监守自盗,这职位就会一直是他们的。
而且两人之中,负责管“实物”,也就是白银和流通券的老涂,前阵子他的独子刚刚被张友士用黄花蒿治好,现在成天念叨着感念贾放和张友士的救命之恩,应当生不出什么旁的心思。
果然,等到贾放说完,两个老掌柜齐声向贾放承诺:“谨遵三爷之命。”
*
王二郎和赵五光把“流通券”分给了跟着他们混的十个手下,一五一十地数完,然后又交给他们认流通券上的币值。
手下们都面面相觑:“这回真的不给铜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