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恩叫了一惊:“还有这种事?”

张素道:“人间之事,需要用人间的方法。昏君和投降派占据朝堂,非外人之力可为的了。今日我顺道来看看你,便是让你早做打算,京城守不住了,准备护着家小南渡吧。”

赵廷恩道:“如今四面是敌,如何逃出去?”

张素道:“京城是百万人口的大城,十几万北狄军打入城中时,必定先行洗劫皇宫与权贵,你早些秘密遣散奴仆,与妻子儿女化装成贫寒百姓,以你的武艺,只要不遇上大军,还有生机。乱时北狄军也识不穿你的身份,况且在这京里,等大军攻进来,你一个齐国公世子也不算高爵,你就算逃了,他们也不会派大军追击你的。”

赵廷恩道:“老师如何让我做这不忠不义之事?”

张素道:“不要这么说。你不是为我做,逃你自己的命,护你自己的妻儿。我虽不想你死,怎么能说是我让你做不忠不义的事?你坚持要一家白白送命,我虽感到可惜,但是人各有志,我也不勉强。作为你的老师,我想善意提醒你,识实务者为俊杰,胡人气数正盛,但总有衰时,何不先避其锋芒,以待时机?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何必非要计较一时一地之得失?这朝堂颓势积重难返,本也不是一两个忠义之臣可改。”

赵廷恩虽然怀恋本朝,但也知这是事实。

赵廷恩道:“请恕弟子失言,弟子一时心急,才会如此。”

张素道:“我知道你的心思。但是朝局如此,投降派毁了本朝的一线的生机,皇帝昏庸,没有一次用对人的,现在你就算留这当个忠臣,也只是让北狄多抓一家宗室北上为奴罢了。”

赵廷恩心下冰凉,张素和雪姬没有多留,起身告辞,要去探望崔亮。

赵廷恩道:“我前天见过表弟,听说他们正在守南城门,此时也怕是抽不开身的。”

……

京城,南城门楼上。

“弟子拜见老师,见过师姐!”崔亮大礼参拜,这时张素和雪姬能够赶来,他心头也是大喜。

“起来吧。”

“谢老师。”

张素道:“先前还见敌军攻得急,现在又安静了。”

崔亮道:“他们一鼓作气没有攻下,也会疲乏。这天气太冷,我们的将士怕冷,他们其实也不好受。现在就看谁能支持得久了,只盼西军和各路军队能来勤王,北狄大军熬不住了,如上一回一样撤军。”

张素却不认为有这个希望,道:“此次围城的北狄军有十几万,上回才六七万,我军形势与上回相比也更加不利。”

崔亮不禁失望,道:“老师可有法子?”

张素道:“比我更了解朝中局势的人有不好,也提出过建议,朝中也没有采纳。我也听廷恩说起李相和种将军都被褫夺兵权,大权就掌握在何、冯等人手中,他们正积极寻求议和,这岂是守城之道?”

赵廷恩的岳父正是李相的弟弟,是以他知道朝中的一些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