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敬不如从命了,皇嫂。”

曹皇后听了笑了起来,赐了座与她话家常,问道:“义贞几岁了?”

李沧海道:“我是‘大中祥符九年’生的。”

曹皇后眼睛一亮,笑道:“可巧了,我也是这一年。”

论起年月,曹皇后为长,但曹皇后更亲近了一分。曹皇后好奇问起一些江湖门派之事,李沧海也传达了一些自己的理念,曹皇后熟读经史,对这些倒也听得懂。

借此,李沧海也进一步建立与宋室的良好关系,给门派发展创造了好的条件。:

第30章

李秋水得知李沧海居然在宋朝混到了一个郡主来当, 也不知是何滋味。一方面觉得她是钻营拍马了,一方面隐隐又觉得她不是那种人, 总之是五味陈杂。

偶尔李秋水也讥讽李沧海是官迷, 没有江湖人的傲骨, 有违逍遥, 李沧海也只付之一笑。

但是李秋水这次既然随李沧海来京了,李沧海为她担下盗剑谱的事, 她也不敢像在从前一样过分了。

况且,长时间狠命地怼一个人,像是打在棉花上, 而那个人有自保能力, 自己的事业发展越来越好,且她风度天成, 反衬托得她自己像个跳梁小丑一般,那也没有太多意思了。

李秋水嘴上是永远不太敬服的,而李沧海面上永远客气得很。可奇怪的是,李沧海现在要她做什么事, 她嘴上骂骂咧咧几句,身体又很诚实都去做了,而且做得很漂亮。

七月份,李沧海就走马上任, 常去“讲武堂”指点大宋武官的功夫,又与范仲淹、杨文广讨论过大宋禁军操练之事。李沧海有些逆向思维、杨文广出身将门世家,而范仲淹可是文武双全的千年奇才, 倒不是说他会武功,而是知兵事。

三人倒是话到投机时相见恨晚,三方结合,倒有许多细节点子上碰出火花,将来可以考虑应用。

其时,还尚未经历“庆历新政”,但是朝政弊病也已显现,其中重要一项就是财政上的困境,范仲淹忧国忧民,现在也有追求改革之心。

此乃朝廷大事,李沧海一介江湖人自然帮不上大忙,但是她想了一想,便把现代的财会统计之法,表格记账法教授于他,还有工商业厘税整了一份比较全面的清单给了他,范仲淹果然十分喜欢。他这个职务上的上司面圣时也都说她的好话,说她是忠义之士,心向大宋。

不过,李沧海也说,朝廷大事,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东西拿在手上,也不能自作聪明,轻改法度,真要应用,也得细细筹谋,循序渐进。范仲淹也深以为然,但是他也打算培养一些账房和明算人才出来。

很快到了八月上旬,八月十五就是约定上少林的日子。

李沧海和李秋水要离京前往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