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之后就带着两个孩子在修缮好的府邸中住下了,身体养好之后就一心操持胭脂铺子的生意,她本身眼光就高,卖出去的自然也都是好东西,于是生意也不错。至少即便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进项积蓄,光靠这个铺子,养活她和两个孩子并三四个下人也不成问题。

眼见球末冬初,贾府又是另外一桩喜事:黛玉有了身孕了。

大夫请脉后说胎像极为稳妥,好生安养,可待日后无虞。

黛玉身边又被她家里带来的两个嬷嬷和嬷嬷们培养出来的丫头把持的妥妥贴贴的固若金汤,别说府里没人往她那里动手,就说有人起了坏心思,也绝对到不了黛玉面前。

王夫人和贾母对此都颇为惊喜,各样好东西流水儿似的往黛玉房中送去,又请了擅长孕科的太医给黛玉把脉,宫里的元妃听弟弟要有了后代也极为开心,几次三番叮嘱王夫人要厚待黛玉,又赐下不少赏赐。

这边黛玉慢慢安胎,由仪仍然过着深居简出的日子。宝钗前年搬出去住了,如今郡君府的牌匾已经立住了,小侄子也是个极聪明的,她就安心打理生意、教养侄儿,薛蝌邢岫烟夫妇却成了她的左膀右臂,薛家的生意蒸蒸日上。

探春和惜春仍然一日三次地往由仪处报道,由仪看着探春是好事将近的样子,惜春的面相也和前世的蓁蓁愈发相似了。

转年春日,南安王太妃认探春做义女,朝廷御旨封她:敏德郡主,和亲南越。

贾母、王夫人听了如何暂且不说,只说赵姨娘听了又喜又悲——喜的是探春一步登天,悲的是探春从此离得远了,一则难以相见,二则也沾不得光了。

宝玉、贾环均是十分伤心。宝玉犹可,贾环更甚,甚至不顾王夫人和探春抱头大哭,一心想着日后定然平步青云,好给姐姐做个依靠。

探春成了郡主,和贾家也就没大关系了。南安王府给探春出了一份丰厚的嫁妆算作代他们郡主和亲的补偿,朝廷也按例给探春备了嫁妆,宫中赐下了嬷嬷、女官,教导探春礼仪各事。

以探春之心性手段,想要收服几个人自然不难,何况有由仪在后头出谋划策地帮忙,等嫁期临近的时候,她身边的几个人已经是:一颗红心向郡主,郡主说什么是什么。

郡主和亲,百官送嫁。

太子亲自送探春上船,由仪作为郡主亲属站在案上,看着探春那随风飘扬的大红绣金凤斗篷,看着贾母和王夫人又悲又喜的样子,心中轻叹一声。

这贾家二房日后能保存下来,也是全靠这个远嫁番邦的郡主了吧。

探春的郡主身份让荣府的下人在外头挺胸抬头了好长一段时间,荣府一时又成了京中焦点,众人拥捧。

初秋的天气,黛玉平安诞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姑娘,去了皱巴巴的样子,就生的粉雕玉琢的极为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