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交卷,所有人心里都掉下了一块石头。谢济世和林州磕头跪安后均偷偷看了一眼胤礽才告退离开。

14个读卷官加班加点,速度很快,第二天晚上,前十名的卷子就摆到了康熙的桌前。胤礽身体还很“虚弱”,康熙虽然照旧喊他进乾清宫,却也不让他帮忙批奏折,只是一起说说话,吃点糕点。

一份一份地看完,康熙沉吟了一会,道,“胤礽,你来看看。”

胤礽大致扫了一遍,在谢济世和赵熊诏的卷子上稍做了停留,这么一比较,确实是谢济世的水平高些。两人都给出了解决之法,谢济世却还给出了后续方案。

“你觉得谁可得状元?”

胤礽摇了摇头,笑着道,“儿臣可评不得。”

若是胤礽很惶恐或是僵硬的样子,康熙还会生气,可这样的嬉笑着说出来,康熙反而十分好奇,“如何评不得?”

“这谢济世儿臣认得。可偏偏儿臣认为他和赵熊诏的策论写的最妙。”

“哦?你如何与他认得?他应该是汉族人。”

“他路上被人给揍了,儿臣正好路过,便帮了他一把。”胤礽淡笑着回道。

“被揍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康熙又把二人的卷子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最后目光放在了谢济世的卷子上,“该是这个被揍的人。”

胤礽但笑不语。

“只是,这谢济世已连中两元,难不成还让他连中三元?这岂不是要开我清朝先例?”

“皇阿玛,科举本就为选拔人才,他既有这个本事,让他连中三元又何妨?即使记录史册,后世也只会称赞皇阿玛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