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积弊已深不大刀阔斧的改革都不行,于是大雍国力日下,各地进入了军阀割据的阶段。
而土地问题一直到其他反贼都开始建国称帝了,大雍在这方面的政策都没怎么变化过。
看出土地隐患的人不少,但是没人有魄力进行土地改革,一旦动就相当于侵犯了贵族、官员和地主的利益。
这些人联合起来能把提出改革的人吃了都不带吐骨头的。
这个隐患就一直存在,直到楼时巍掌权之后在朝堂上排除异己,打击世家豪强,通过一系列手段极大的削弱了那些世家的影响力之后,这才通过变法直接更改了土地的性质。
为了杜绝土地兼并的情况出现,土地是按照人头分配,男女分配不等,然后就是军功赏赐以及其他功勋赏赐。
皇室和朝廷手里都攥有大量的土地用来赏赐,这基本上是大部分贵族手中土地的来源。
至于普通富户和平民,也就只能耕种分给自己的那些田。
这在历史上被称之为土地公有制,只不过这个时间持续得并不长,等到一统天下之后过了一二十年,土地公有制又重新变成了土地私有制。
所以后世在研究的时候都觉得这一段时期特殊的土地制度是雍国由弱转强的重要节点。
土地公有制外、军功爵制度外加科举三项措施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保障了一定程度上的公平,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提供了一个跨越阶层的通道。
出身不能选择,但还能选择拼命,人有希望就有活力。
大雍就是被这么盘活的。
但相应的问题也来了,土地不能买卖的话,韩星霁要去哪里搞一块能保密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