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你可知,读书之事要花费多少银子,还要多耗多少时间?况且学问之道,何其深奥,岂是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能懂得?”

“与其想办法让他们读上书,还不如教他们一些农桑技巧,或是其他技术,让他们混个温饱。”

一连三问,每一个问题都毫无缘由。

似乎从讨教转移到质问。

听到谢金玉这番问话,在场不少学子表情都开始变得奇怪。

他们许多人家境都不好,仔细一想,岂不就是谢金玉口中的那些人?

周自言对谢金玉越来越失望。

谢金玉说的话,看似是从实际出发,实际上就是在懒政。

有些读书人也觉得普通贫民是愚民,无法教化,但他们傲是傲,尚且是试验过,才得出这样的结论。

而谢金玉的思想,根本就没往‘我要改变这个困境’方向去。

困境是什么模样,他便是什么模样,困境给他什么,他便接受什么。

从来如此,便觉得难以改变,从而不需要改变。

若是不需要改变,那要他们这些官员来又有何用。

周自言环顾四周,心中戚然。

这些正在侧耳聆听的学子,都是大庆将来的储备官员,若是都像谢金玉这样想,那大庆才是真的完了。

钟知县听完谢金玉的话也逐渐不悦。

谢金玉这话虽然在理,但实在太高高在上。

他虽然现在是知县,可他们家往上数一数,那也是大字不识一个的贫民。

要不是当年老父拼命挣钱供他读书,他也翻不了身。

周自言敛下心中不悦,继续问道:“谢学子,将来若是你为官一方,当你治下时,有那些普通百姓问你要银子,要吃食,你给还是不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