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朗读书声从这座小小的院落传出去。
路过周宅的行人忍不住放慢脚步,想仔细听听这里面的读书声。
“这位周夫子的家塾,看起来真不错啊。”听到读书声的邻居搓了搓胳膊。
他才听了几声,胳膊上就起了鸡皮疙瘩。
同行之人瞧着周宅的朱红色木门,寻思道:“你说,这家塾的束脩贵不贵啊……要是不贵,家里的小孩子能过来认几个字也行。”
“别说小孩,我都想进去学一学,你听听,这声音,多有朝气。”搓胳膊的行人越听越激动,直接把头扒到门上,想多听几声,“哎,这就是读书的声音啊。这才几个小孩,就这么好听,那书院里的读书声是不是更好听。”
同伴把他拉起来,“想啥呢,咱们都过大半辈子了,还学啥,好好挣钱,争取让家里孩子去读书吧。快别听了,赶紧走,再不走要赶不上做买卖了。”
“是是是,快走,快走。”
如此景象,时有发声。
凡是路过周家门口的人,都不自觉放慢脚步,想多听几声读书的声音。
他们小小一个巷子,现在都有家塾了。
而且家塾里的学生正是他们春六巷的孩子。
真好。
有这么一个家塾,感觉整个巷子都有书香气了。
整整一个上午,周自言都在教他们说文解字。
到了午间,因为是第一天上课,所以几个小孩跟着周自言随便吃了一点,小小午休了一下,便又开始学他安排的算术课。
几个半人高的小孩,字还没有认识几个,就已经摇头晃脑地数数。
学完算术,周自言又开始念一些杂集野史,努力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不把他们框在那几本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