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不过大家想了想,很快也就认同了,这县里可是有不少闵老板疼爱夫郎的事。

大家不由再次感慨闵夫郎命好,当时闵老板也是个穷小子,谁知道这后面会有这么大造化。

大家都笑着说要让自己家的孩子去蹭蹭季福的福气,将来也嫁一个像荆行这般的,还有更主动的,叫季阿姆给他们姑娘哥儿介绍汉子。

但荆行这般的何其少,这哥婿都还没有听到季阿姆说他眼睛的事就被哥婿自己看出来了。

这看出来没过多久就搞出这叫眼镜的东西来,能被孩子们惦记着,更不用操心缺钱,这样的生活谁不想要?

季阿姆的眼镜广泛得到大家的关注,没过多久,县里第一家眼镜店就出现了,荆行和季福现在不缺的就是铺子,从手里挑出一间重新装修一下。

眼镜店的客人并不多,荆行知道这个时代的百姓们都是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除了夜里挑针缝补,大家的眼睛毛病也少。

老师傅不喜欢往外跑,对外面的世界不好奇,他留在荣福县这边的眼镜店。而他身边的那两个徒弟不一样,更是想出去看看外面世界,听到东家说到时候会把眼镜店开到京城,他们越发用心跟着老师傅学习。

他们可是大国第一家眼镜店!

他们可是大国第一批会看眼睛做眼镜的人!

而且他们师傅说了,将来读书人越来越多,挑灯夜读这些对眼睛不好,顾客只会多不会少,他们现在不好好学,等到将来机会到了都抓不住,这还怎么赚钱。

眼镜店生意虽然冷清,但是这名头京城那边都知道了!

主要还是靠商人南边往来传去的消息。

荣福县里面近视老花的人少,而且好些人都不把这事当做一回事,这么多年来,他们还不是用这样的眼睛生活好多年了,眼镜店里面的东西也不便宜,百姓们觉得这不划算,他们啥不得这笔钱。

但那些买了眼镜的感受又不一样了,眼里的时间瞬间清楚了,他们喝了这么多年的中药针灸调养眼睛,但还没有这个眼镜的效果来的好。

荆行也不想因为眼镜的出现就把大夫治眼睛的手艺比掉,同时,要是有这么一副眼镜就决定的问题,那百姓们为什么还要去喝几个月的药啊?

荆行和药铺合作,眼镜店出个门对面就是药铺,达成共赢效果。

商人们对这新奇的玩意很好奇,还想拿一些眼镜出去买,得知必须要经过那些眼睛近视或者老花的人来测试过才能做出来这眼镜,这般那群商户们才消了拿货的心思。

四处经商的时候就把荣福县有一家眼镜店,做出来的眼镜有奇特的效果这事传到大国各地。

这不,京城那些大省县的权贵之人听到这个消息就没忍住找荣福县的商户们打听这个消息,京城读书人多,有这么几人他们的眼睛近视老花,人越来越老,这眼睛也不可能因为中药调节就能便好。

对此,荆行的眼镜店虽然客人少,但寻来的客人却不少,还都是些有钱有权之人。

这些人没有来荣福县之前都是听别人怎么说这荣福县的好,这些人还不以为意,认为这个荣福县在这些人嘴里即使很好,那小小县城也是比不过这偌大繁华的京城的,直到他们亲自来到这个地方,才知道原来他们才是那个井底之蛙。

后面对这些人造成冲击的还有很多。

这里的东西,又便宜又好,还有不少他们不知道的。

这了一次荣福县这些贵人都买了不少东西回去。

有百姓看到这些外地人需要马车拉他们多买的东西时,这几个百姓立马就看到这其中的商业,连忙去找熟识家里有牛车马车的亲戚,百姓们经过这么多年的锻炼眼界和心性,跟这些贵人谈生意也不胆怯,说话间还会自侃两句。

这些贵人与荣福县百姓们接触就能感受到,这里的人虽然很少出荣福县,最远的地方也只是去过省城去,他们却能跟他们谈天谈地谈国家。

大国发生的什么事情荣福县的百姓们都知道。

从这个方面就能感受到荣福县百姓们的眼界,而且像主动来招揽他们的百姓们还不少,这才是让贵人们吃惊的地方。

要知道,寻常百姓们知道他们身份后都会畏畏缩缩,要么就是远远躲开,根本没有胆子来挣他们的钱。

贵人们回到自己的地方,不用他们去说,眼镜这事很快就传了开去,同时荆行和荣福县百姓被提到的次数也不少。

就连皇帝都听到这眼镜的事,想到与爱人一起去那边巡视的那几日,还笑着打趣这些官员配回来的眼镜。

这些老头,在外面的时候都端着架子,哪里像今天,带着眼镜就跟其他老头炫耀,如今皇帝询问这眼镜,老家伙说的十分详细,可算是在大家面前出尽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