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58章

这个武馆还要受到郑文星大人这边的影响。

荆行还记得郑大人走之前叫他走到远一些跟他说话, “能用的人太少,政法规定实施不下,就凭我们微薄的力量也很难拯救那些还身处水深火热的百姓们,你应该懂那种有心却无力的感觉, 而现在朝廷就需要想你这样的能人。”

郑文星的再次邀请, 还是让荆行有些在意, 但他现在已经不是一个人了,他也对朝廷这些不感兴趣, 他还是拒绝了郑文星,但当时就想到了学校, 学校是一个国.家人才的储备。

他在赶路回来的时候就写了信给郑文星, 他并没有高谈阔论把现代那一切都写在信上,结合实际, 给郑文星写了详细的能实施的新学堂建设,先建设的必须是小学,小学六年制其中可以参加国.家的考试, 小学读完读初中, 依旧三年制,这九年,就可以给国.家选出有用人才。

其他孩子就算没有去当官, 那文化水平上去了, 生活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等将来人们都忙起来了,就可以办幼儿园了,这一系列都能带动当地一切, 大学在这里就不必了,吃饱穿暖才是必要的。这般写了七八页信纸, 他也只能帮到这里。

然而,荆行没有想到,他还没跟着走镖队伍回到荣福县,郑文星道的信就已经在回来必经之路上等着了,传信的是郑文星的亲卫。

荆行打开信一看,上面就写着“皇悦,此事由你来办。”

上面还印着郑文星郑大人的红章。

这事最终还是落到了荆行头上,所以这武馆也就建成了武校,学校标配的就是食堂和宿舍了。

宿舍八人间,上下床的那种,也有四人间,价格自然是贵的,荆行为秀才先生们准备的两人间。

学员第一批两百个都收齐了,三十三个左右为一班,有六个班级。

而“老师们”荆行也在修武校时就找好了,主要上“语文”、“数学”、“体育”,随便找这三科老师来当六个班的班主任就可以了。

就这样,卧龙山庄的唐武、唐寅和唐烜都被荆行给薅来和他一起当“体育老师,就是这“语文老师”秀才郎难找,况且荆行还要年轻的这种,那就是难上加难。

如今到现在,这武馆一切都准备好了,这秀才还没有找到一个,但整体规划就在这里,他不会因为秀才郎难找就改。还好他有强大后盾,荆行跑了县衙两三趟了,从本县问道隔壁县,都没有年轻的秀才郎,他只好写封信去郑大人那边要几个年轻的秀才,顺便跟他们说学校已经建好,四月十五开校。

在四月十二这天,荆行买了一辆牛车,这来往都是坐村长家牛车,现在他们家用牛车最为频繁,有时候借牛车的时候,都只是他们几个人,有时候村长这边有急事,他们自然也不好借,还要麻烦马汉子,还不如自己买一辆。

荆行一直在寻摸,如今才找到了乖顺的,荆行可能因为骑过马,上手很快,都把这个卖牛车的给震惊了一下。

荆行赶着牛车回到村里,一路又受到围观。

现在的闵家是他们根本触碰不到的高度,也就只能看看凑凑热闹。

荆行把牛车赶回家,闵母和启娘子刚好回来。

荆行从牛车上下来,闵母看着这牛车,“你买了多少钱?”

启娘子听闵母这已经见怪不怪的语气,不由几分好笑。

荆行老实报了价格,闵母点点头,“还算可以。”

她已经完全接受了荆行这般动不动就来一个“大件套”的事。

有了牛车的确方便,闵母也知道荆行是为了他的出行方便。

之后两天,闵母都赶着牛车在村子里转,不知道她学牛车的,还以为她是特意在村子里转来显摆的。

闵母不仅自己学还叫上了启家两兄弟,这两兄弟年轻学的快,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学会了赶牛车。

十五这天,启东赶牛车比较稳,便让他来赶,因为闵家武馆开馆的事和闵家小子改名的事在当天就传遍整个村子了,今天不少村里人都想去县里看看,凑凑热闹,沾沾喜气,在这一年里也发发财,这村里的牛车就这么两辆,大家都去,便有好些提前去跟村长家说的。

闵母这边不用想肯定能坐满。

与闵家交好的启家、季家、王家还有村长家,都是要去的。

马妇人也想到这样的情况,昨日特意来串门,问问这边,启家五人,季家三人,王家四人,再加上闵母,总共十三人,应该还可以坐的下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