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百官考察上,用的是“上计制”。
所谓上计制,即,由地方长官定期向上级呈上计文书,报告地方治理状况。
县令于年终将该县户口、垦田、租赋、钱谷、刑狱状况等,编制为“计簿”,呈送给郡守。根据属县的计簿,各郡再编制郡的计簿,上报各州。各州依次再报到中央朝廷。
因今年大梁十州“白籍转黄籍”这个户籍新政的实施,涉及到新一轮户口统计,去岁上报至朝廷的“计薄”便是不准确的计薄。
因而,借此事,至五月起,吏部要求各州重新做一份计薄上呈。
地方官上计时许会舞弊,扶以言自然知晓,便特意留心了几个他曾于年初同扶以问走访过的州郡。
豫州北临大周,数年前,大周逃来大梁的难民,而后在此州生活的人便最多,甚至于戈阳郡、南阳郡两个郡的一半人口均是白籍。因而,所有白籍改为黄籍后,按理说,这豫州户口增长应该为大梁最多,可豫州上报来的计薄上,显示的人口增加数,却远远不及南部的宁州。
如此蹊跷之事,自然引得扶以言多关注了几眼。他指出,豫州所上的计簿,许是虚假不实的具文,又命属下去当地查对和核实。
经查,那豫州呈上的计簿果真欺谩不实,罪责便自然是豫州刺史担待,且按大梁律,犯者要受重惩。
往前,也不是没有过此类,因有过而企图逃避法律的裁制,上计时,便委使善于作弊者起草计书的情况。
可,以往的吏部尚书,不若扶以言这般刚正,命州刺史再另作一份,便大事化小处理了。毕竟,这大梁十州刺史,一半在世家手里,各个都背景深厚,轻易招惹不起。
突遭中央朝廷责难,且言明要“重罚”,那豫州刺史直接来个了以死谢罪。
他这一死,可不是小事。
豫州虽是大梁十州中最小的那个州,却也不能被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