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人老了也成了个孩子, 这些老小孩很是不服气, 吹胡子瞪眼要跟荆行较量较量,然而他们几个私塾的学生加在一起都没有荆行这边的一个班多。
但是, 还没有等荆行答应,县里的百姓们可不依这些老小孩,忍不住帮荆行说道说道, 那几个老先生本就不占理, 被说的顿时吹胡子瞪眼的,气的哼了一声,挥袖转身而去。
说没有学生是夸张的, 就有之前是在这几位老先生这边学习的学生, 后面到荆行武校这边读, 老先生教起学生来都是严格并且功课多,而武校虽然考试多,但安排的功课还少, 所以,后面逐渐形成了孩子们从武校这边下来学, 就有去私塾这边补课的,俗称“课外班”。
而且这补习班还成了一段时间的潮流,这不仅这几个老先生,武校的这几个先生都被家长来拜托过,让他们周天休息的时候给自己家孩子补补课。
荆行是不支持给孩子们额外补课的,但也没有阻止,只是在开会中着重强调了一些不被允许的事情。
然而,还是有人犯了。
这三年,京城新派来的分别每年派了五六个秀才过来,出了武校开馆那第一次比较高调,后面几年都是只有荆行启南两兄弟还有第一批的秀才先生才知道这些人的身份。
然而,就在“课外补习班”盛行的时候,并且在荆行曾一度强调下,第三年来的两名秀才犯事了。
犯事的两人,一个叫马忠良,一个是王自乐。
马忠良班级就有一个学生是从私塾转进来的,马忠良虽然不是班主任,但是他教这个班,也了解这个学生的事,知道学生不仅从学校上完课回到家吃完饭还要去私塾先生那边学习,老先生每个月收的钱还比他一个月工钱要多,这让他心动很久,甚至想过自己周末时间拿来给学生补课讲一些其他的。
也是在这个时候,王自乐来找他,两人是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在京城参加科考的时候名词也差不多,这一路两人都十分聊得来。
王自乐家比马忠良还要差,王自乐父母为了供儿子读书,可以说节俭中的苛刻,家里也是家徒四壁,有这么好的机会,两人都想在自己空余的时间再挣一份工钱,虽然补贴不了家用,但补贴自己还是很可以的。
所以两人商量了一下,便开始对班级里面的学生说自己周末有时间,如果想额外学习的可以来找他们。
两人甚至为了招揽学生,把自己是秀才的身份大说特说,并且说考秀才多么多么不容易,一年千千万万个学子,又有多人走到最后去京城参加科考,整的就是一个欲扬先抑。
后面还真的有几个孩子到他们这边来,但是听到价格就有几个家长打退堂鼓的,想留下来而且父母给了钱的只有三四个学生。
即使是三四个学生,两人都是一下子收入这么多钱,这钱够他们买不少书本纸笔了,就这样教了一些时日。
荆行给每个先生的工钱都不低,比市场价还要高的,只是还是有三四个秀才用周末的时间上补习班。
直到有一次,王秀才晚上给补习的学生准备功课准备的太晚,他没有注意时间,早上的时候差点迟到了,自从他来到这边后就没有再熬夜读书,这还是第一次熬夜,没有好好睡觉的结果就是白天的时候经常打哈欠,上课讲课还讲错了一次,因为精力不集中,前半部分上课很是散漫,讲的教室里面的学生都想打瞌睡,但都坚持住了。
当王秀才发现很快就要下课了,他之前准备这节课的知识和文章都没有讲完,后半部分讲课速度加快,根本也不在乎这时间学生们有没有听明白,懂不懂就噼里啪啦继续讲,他很快把这些准备的知识给孩子们过了一遍。
孩子们还在云里雾里的,就听到下课锣声响起,他们的老师就对他们道:“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都是些很简单的知识,你们下课在复习复习,要是真的有什么,下课时间可以来办公室找我。”
这节课很多学生都没有听懂,但还没有来得及问,先生就要去隔壁班上课了,等终于能找王先生问清楚知识上的疑惑的时候都是快放学了。
王自乐吃完饭后就等着来补习的学生们,他在等待学生到来的时候就有想过今天自己在课堂上上的潦草的样子,他觉得他今天的课下次得抽个时间好好给班级的学生再讲讲,毕竟他还是头一次这样子,也没有教会学生们,心里多少都虚。
他目光落在教室的门口,懒羊羊地打了一个哈欠,随后昏沉想睡的时候,他脑子里面就突然想到,如果学生们上课都没有学会,那不就会下课或者上补习班来补吗?这样一来不就有更多学生来他这边上补习班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