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松翠柏一样的人,肩上背着一个大荆条筐,手里还拎了一个,大长腿不紧不慢地迈着,就和着盛洪山的节奏。
邱则铭表现得礼貌而温和,清隽的脸上挂着淡笑,道:“好的洪山叔,劳您多费心了。”
盛洪山在地头上站定,嘴上呵呵笑道:“你们城里娃子说话就是好听,不像我们这些大老粗。”
想想又补充一句:“也得分人。”
邱则铭跟周嘉妮点了下头,收回目光。
周嘉妮也收回视线,没想到跟邱则铭分到了一队,干活还挨着。
上一世她对邱则铭印象不深,这人没待多久就考去镇小学当了一名民办教师。虽然农忙时也会回来干活,但两人没什么交集,很少碰上。
后来听说他招兵招走了。
这跟当老师不一样,当老师时户口还属于农村,招兵可是带着户口走的。
当时还有知青愤愤不平,因为按规定,来农场插队必须待满两年才具备招兵、招生和城里招工的资格。
除了这个基本条件,还得经过层层推荐,从生产队到公社,再到县知青办以及对应单位的审核批准才行。
邱则铭招兵离开时好像没满两年,而且悄无声息,也不知道走了谁的路子。
想到年后那次小学老师招聘考试,周嘉妮心头动了下。
当老师不用起早贪黑,空闲时间多,而且轻松。
不过这资格也不是想报名就能报上的,当年大队开会让社员们推荐,群众关系好才能被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