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温绛,她也不藏着掖着,将文件推到他面前,直言道:

“这是广电传来的审核结果以及修改建议。”

温绛拿起文件一瞧——

首先,《赤色的黎明》这个电影名建议修改成《温暖千万家》。

温绛:……

温暖千万家,独冷我一个,是吧?

其次,剧本当中有关“政府不作为、粉饰太平”、“不怀好意的路人愚弄男主”以及“配角邵小等报考了警察学院”等多处设定有抹黑政府、质疑国家机关公信力、消极社会群众的嫌疑,会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全部删除或修改。

最后,需要制作方提交此剧本主题并无借着儿童蹭热度、吃人血馒头的证据。

温绛看完文件后,血压上来了。

先不说改名的要求,剩下两条完全就是一种不问客观事实的主观臆测。

如果真的按照广电“建议”来修改,请问这剧本最后还剩下什么?

苦情男主历时三年找到被拐女儿,全程无波澜起伏、无情绪代入,和流水账有什么区别?

说得好听是“建议”,不照做就直接毙掉,是这个意思吧。

这部剧本从准备初期至今历时整整六个月,对方轻飘飘几句话便否定了制作团队的全部努力,用一些自我臆测当成客观事实强行要求整改,还有天理么?还有王法么?

就说最后一条,哪里去找没有消费可怜儿童的证据?用测谎仪测一测?这不就是鸡蛋里挑骨头?

简直是无稽之谈。

这是温绛的疑问,也是整个制作团队的疑问。

夏倾的声音听起来很平静:“各位,咱们是按照要求整改还是提交二次申请,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制片人:“整改吧,不能半年心血白费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