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
“法兰西公校,看到她白天上学,晚上卖花。”
…现在说话的西服男人,正是当初在留法西勤工俭学会的学弟。
三年前,他听学长说起黎觉予早晚干两份工,拼命生活的事情后,每每觉得工厂好累,学习好难的时候,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个姐姐,然后咬紧牙关,拼了命地完成学业。
最终,他以全年级第五名的成绩,带着铜质奖章回国了。
接过毕业证的时候,他问校长:“学校里有一个名叫黎觉予的华夏女孩,毕业了吗?”
当时的校长只是简单地说:“她已经没有上学了。”
因为没有提及前因后果,学弟一直以为这位黎觉予姐姐已经放弃学业,心里难过不已。直到回到上海,看到报纸上的熟悉的名字,他才意识到:原来不是放弃学业。
而是找到她想做的事情了。
再仔细想想,当时他一提起黎觉予的名字,校长的回复几乎没有回忆间隔,脱口而出,恐怕那时候黎觉予已经成为知名校友一般的存在,才会被校长熟知。
曾经崇拜的人,现在如今辉煌。这种感觉真好。
这位留法归来的小兄弟抿嘴,坚定眼神凝视报纸上[上海夜莺]的四个字。
他在想:完成学业并不是最重要的,现在的他,也是时候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这样想想,还挺有意思的——世界上认识黎觉予的人,他们的目标统统都是同一个人,无论人生走到哪个阶段,总有一个身影在前面领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