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既然对方误解那就误解呗,有后台也是自己争的,又不是什么坏事。

没有后台就会跟这位老员工一样,十年还在给喜剧当滑稽配角。

事实就跟黎觉予的想法一样,她满不在乎的回答刺伤这位可怜的配角演员。

他双目泛红,浑身颤抖地说:“你小看我的能力了,你这个华夏人,这个口口…”

“看这边,来一张。”有位戴着眼镜,瘦弱的华夏记者呼唤几个名人,咔嚓来了一张。

他是北洋画报的记者林苏北,一直呆在百老汇这边,探听明星节目单,给国内撰写新闻。

华夏20年代开始,正如同尼采说的“重估一切价值”,正是思想冲击的年代。海外歌剧、戏剧、歌舞剧凭借大剧院、好莱坞和百老汇的载体,悄悄登上华夏大舞台。

像《北洋画报》这种刊登娱乐消息的杂志有很多,譬如《北平画报》、《电影故事》…等。林苏北还有一个兼职,就是给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寄去剧照胶卷,用作国内海报出版。

再加上,美国还有一个流量巨大的华夏城剧场。

能在那里出演的,往往是华夏人气最高的歌剧、歌舞秀演员们。

所以百老汇演员们都不吝啬于华夏人气,当林苏北一呼唤,就有好几个百老汇小红星,对着镜头摆了个舞台pose。

忽然,一声关于华夏人的斥责,从大都会后台传来:“你这个华夏人,这个口口…”

听到那个词后,林苏北不由自主愤怒起来,顺着声源地摸过去——这种谩骂太侮辱人。

虽然他长期呆在美国,但接触的小红星大多是有教养的阶层,实在,实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