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看完评论家日报后,两人茫然抬起头,四目相对好半天,才终于有些反应过来:这位从百老汇跳槽,曾有过大都会歌剧院生涯的女高音玛丽,是黎觉予。
这也太夸张了吧?
这种连当事者都没认出来的报道,真实性含量只有0.1%。
面对主编辑的歉意,费尔森并没有很生气,当然这也和法兰西自由的批判言论风气有关,而且…“没关系,你们说得也不全是错误。”
“玛丽是我的学生,我将来一定会把她带到纽约,成为最有名的歌剧女高音。”
…呃,这算是提前贷款名气吗?主编不太清楚,不过只要安托瓦内特公爵儿子不要恼怒,那便可以了。想到这,他干脆站起身来,用鞠躬表示深深的感谢。
隔壁房间传来客人铃呼唤声,像是又有人来了。
主编神色略带歉意,将房间留给林恩两人,自行离去。
等人走后,林恩终于可以放开话闸,尽情暴露本性了。
他问费尔森:“你要把黎觉予送到纽约去?”
“没错。”费尔森笑吟吟,似乎对报道流言十分满意:“本来我只想把黎觉予送进大剧院当主演,但经过这一出乌龙报道后,我反而开拓出新的思路。”
“既然大家都认为黎觉予的能力,是从美国回来的,那为什么她就不能进军到纽约呢?”
“我虽然看不起百老汇的粗俗,但不可否认的是——所有曾在百老汇客串时事秀、露脸的歌剧演员,事业都能得到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