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甚至贴心地想:难道黎觉予不知道相机是什么东西?
该不会连相片都没看过吧?
…这样子想,林恩看黎觉予眼神都不对了,满满的怜惜。
“给你看这个。”他掏出一张照片,应该是在香榭丽舍大街拍的,说:“这张照片,是1865年的产物,我祖父那一代流传下来。”
照片中的香榭丽舍,完全就是当下不复存在的破旧广场,和富丽堂皇沾不上边。
当时的摄影师,应当就站在大街中心处架起三脚架,拍下这张留存五十年的照片。旧式火山岩墙壁、所有店铺招牌都出自排字工人的样品字母,毫无设计痕迹、人来人往匆匆路过,没有要往商店进去的意思。
林恩观察黎觉予的表情,尽责解释说:“1865年,压根没人想逛偏僻的香榭丽舍大街。但在这张照片流传出去后,大家都想过去看看。”
“摄影师拍的这张照片,将香榭丽舍大街一览无余,等同于给顾客列出完整的购物清单——可以在街头买帽子,去街尾买手工权杖,拐角处买珍贵的华夏舶来品…通过这张照片,无论是法国还是外国,人们总算发现了香榭丽舍大街这块宝地。”
说起摄影,林恩惯来自豪非凡,“所以说——玻璃感光底片可以冲破地域围困的浩劫,即使足不出户,人们都可以在照片上,得到一整套有关照片画面景象的百科全书。”
“等下你说什么?”
在林恩絮絮叨叨的话中,黎觉予隐约间摸到一点光亮。
“玻璃光感…”
“不是,是那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