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青靴》主要在东京传播,偶尔有几本通过京阪特别快线流传到大阪,却因为数量稀少没有引起重视,反而是今天的《大阪日报》头条内容,值得大家热烈讨论一下。

打开《大阪日报》的第三页,娱乐板块的头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黑白印刷的超大照片。印刷油墨的不平整,导致舞台上每个人脸都看不太真切,像被蒙上灰色面纱一样。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剧团全员都着复杂洋裙,背靠华丽风格的舞台装置。

对照片产生好奇的观众,再将注意力挪至标题,轻声念叨:“宝冢歌剧团公演大获成功,西洋风格歌剧广受好评。”

为了证实这句“广受好评”所言不虚,大阪日报记者还在底下放入大阪各家贵女的原话。

有大阪□□部长的“宝冢歌剧团的[新国民剧]概念,极具教育意义,不仅票价很便宜,还融入不少西洋歌剧和音乐…”

有中西家夫人的“天真、纯粹、专业。”

有物部家夫人的“专科生表演极具发展潜力。”

专业人士的评价,永远是人群讨论的风向标。

在几家贵族夫人的赞扬下,宝冢歌剧似乎成了大阪及附近有钱人的业余活动,就像东京贵族热衷帝国剧场一样,大阪贵族对抢占宝冢歌剧团门票的行为乐此不疲。

可惜,帝国剧场有1900个座位,而宝冢新歌剧场算上站票,也只有1000个座位。

报道宣传让公演一票难求,甚至还有人向剧团投诉,要求更大、更好的剧场。至于宝冢歌剧团会不会因为观众投诉,选择修建新剧场,还是个不得而知的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