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所以那个真的是摔倒?不是舞台设计?”
“是的, 听说是一枚钉子, 戳进了脚踝…”
“我还觉得她唱得特别好,看来实力不止如此…这女孩得多喜欢歌剧, 才会这样不顾自己身体健康强行唱歌?”
…
一时间,交谈声四起。
前来观看宝冢歌剧的,大多数是感性的女观众, 在听说表演出色的黎觉予负伤坚持后,纷纷对其表示感叹、敬佩、怜惜不已。
而这种复杂多变的情绪,还有戏剧性十足的剧情,成功抢占观众们的全部思绪,
手伤传闻爆发后,退场观众中再也没有人讨论普通完成表演的演员,而是一直车轱辘地重复黎觉予的舞台评价, 有人说表演优秀、有人说演员漂亮又坚强等等…
而这些观众的评价,很大几率影响了记者的报道。
混杂在出场观众中的,大阪日报的记者, 本来只想写一条以宝冢歌剧团整体为主的报道, 听到群众的讨论后, 慌不忙地检查相机底片。
“…该死!”记者无语。
他那台盖尔达相机,居然没能抓拍到黎觉予摔倒的照片,仅有的一张, 却是表演者坐在舞台上,扭头看幕后的背影图…万幸的是,裙摆上的血痕拍得十分清晰。
“没有脸…应该也没关系吧。”记者喃喃自语,重新盖好相机的幕布。
在他脑海里,已经构想好明天报纸的排版——大幅宝冢歌剧团的介绍,小幅专科生独唱舞台的意外报导,不过这样的话,黎觉予算得上是一伤成名了。
深知报纸影响力的记者啧啧称道:“这伤,受得可真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