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段时间的高粱收获也得这样做,这个年代哪怕是最贫瘠的土地也能亩产二百多斤,他拿出的新品种高产能长三百来斤,也算是“良种”了。

时知没吃过高粱饭,她好奇爷爷干嘛不干脆大规模推广高粱?

“蜀黍难吃,剌嗓子。”崔教授记起童年的回忆,他真的不爱吃这种作物,但这个时代,这也是主粮之一,谁让它好养活不挑地呢。

往仓库运粮食,都是入仓崔教授带着心腹亲自称重,除了崔教授一行人都激动得不行,但崔教授下了严令。

“绝对不可外传。”

之后几个庄子做了标记的麦子又当做每年的粮食贮备运回了家主府。

时知把良种收获的麦子一部分收回空间,看上去差不多和普通收的量差不多,虽说府上干净了不少,可小心驶得万年船。

“等咱们有更多自保能力,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推广了。”时知安慰爷爷,她知道这么偷偷摸摸,老爷子心里不好受,毕竟他们初衷是为了百姓。

可如今这有些危险,他们怕护不住反而被人惦记。

崔教授心态调整的很快,他经历的事儿多了去了这算什么,连穿越这种神奇的事他都适应良好了。

根据这几个月耕种的记录他确定现代良种也是适合古代耕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