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他们村里还很有名。
不过,薛复在十七年前就被烧死了,之后,他就一直住在书院里。
据书院的人说,有一个贵人给了书院一笔钱,资助他读书,并让书院的人照顾他长大。
这个人叫什么,不知道,书院的人只记得那人说着一口京话,是大地方的人。
后来薛方考了秀才,进了京,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那里也没有任何薛方生活过的痕迹,也没有任何他父亲薛复的痕迹。
书院的人说,当时他家不知何故起了大火,薛复没逃出来,被烧死在里面了。
等火灭了,薛复都烧的不成人形,面目全非,屋里的东西也烧的一件不剩。
不过,还是有收获。
派去的人找到了两幅字画。
薛复有一本领,只有书院的几位先生知道。
他特别擅长仿制名帖名画,几乎可以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
派去的人还细细问了薛复临死前的情况,他们说,在发生火灾前,薛复确实是有些不对劲,请了几天假,但是具体发生了什么,他们也不知道。
那是个小县城,几乎没发生过什么大案子,他们找了当时给薛复验尸的仵作,只提了薛复的名字,仵作就心虚的想跑路。
在一番追问下,仵作告知,薛复不是被烧死的,而是中毒死的,在被大火烧前,薛复就已经死了。
当时是一个黑衣人,给了他几锭银子,让他改成被火烧死的。
薛复死的时候,薛方才八岁,村里又没有很亲近的亲戚,所以,仵作并不担心会被人发现。
他更怕被黑衣人灭口。
口供拿到了,人也看管起来了。
而这两幅字画,就是从院长手上高价买回来的,是前朝大儒的作品,名画千波图和名帖一鸣。
叶青对字画没有什么研究,萧子衿打听到这两副真迹所在,亲自比对过,确实有以假乱真之效。
如此看来,薛方现在效劳的人,很有可能就是当年资助他的人,而这个幕后之人叶青觉得就是叶司重。
霍起的口供中曾说,叶司重为了陷害顾北王,伪造了大量顾北王和大周的来往信件。
先皇也曾确认过,那确实是顾北王的笔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