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临终前,请德高望重的陶君孺真人收了她做俗家弟子,带在身边教导几年,名下丰厚的产业亦做了妥善安排。
十一岁那年,师父让她去过烟火岁月,说那也是一种修行。
因着姨父姨母每年都去看望,膝下又没有儿女,她离开师父,便来长安投奔他们。
随着有了亲人呵护,父亲留下的产业接回手中。十二岁那年,她置办了这所宅院,和姨父姨母欢欢喜喜搬入。
那时外祖父还在世,很疼爱她和姨母,但姨母与外祖母、大舅积怨颇深。
两个表哥相中了这所宅子,来回说项。姨母与她顾念着外祖父的情面,便有了原家搬入西院单独开府的事。两家各过各的,倒也没什么是非。
情分随着岁月滋长,几年过去,傅清明、原敏仪俨然是陆语的双亲,陆语也希望一直承欢膝下,孝敬两位长辈。
哪承想……
回到家中,陆语和齐盛去了外书房。
齐盛是父亲留给她的人手,这些年陆家的产业一再拓展壮大,是他的功劳。陆语视他为半个长辈,打心底尊敬信任。
二人刚坐下,有小厮飞奔进门,欢天喜地地道:“小姐,老爷、太太派人送信回来了!”
陆语立时喜上眉梢,站起身来,“快拿来。”
小厮将信件双手呈上。
陆语赏了他一块碎银子,“送信的人呢?”
“送信的是个十来岁的男孩子,骑马来的,吆喝着手里有府上老爷太太报平安的信,门房的人刚接过信,他就去了西院那边。听说是太太写给原太夫人的。”
陆语顾不上深究,摆手遣了小厮,急切地取出信件来看。看完之后,喜色慢慢消散。她把信件递给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