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铃还需系铃人,她去退亲,是最妥当的。
可她就是咽不下这口气,问了半天,儿子瞧上的那姑娘还是一团糊影。
官宦人家,家境殷实,嫡女,长得好,才华横溢,好像什么都说清楚了,仔细想,又愣是勾勒不出一个清晰的人物来。
这叫她心里没底儿。
“我不去,丢不起这个人,你自己去!”郑氏赌气嚷道,一屁股坐在榻上,扫了褚昉一眼。
褚昉拿过玉如意,答应下来,“儿子亲自去,先向崔太妃解释清楚误会,再去窦家赔罪。”
他拿着玉如意要走,又向旁坐上的诸位妇人拱手道歉:“让诸位伯娘、婶娘空欢喜了一场,侄儿虽不娶窦家女,但婚期也不远了,到时新妇进门,还望诸位伯娘、婶娘多多照应。”
褚家上下都知唯褚昉才是真正当家做主的人,他不管事时,郑氏说了算,他一管事,连郑氏也得听他的,且又见他谦恭至此,新妇尚未进门,他已经在为新妇铺路修桥,想是极中意那新妇,遂纷纷倒向褚昉这边,连声笑着夸赞起来。
“三郎眼光不差,那姑娘定是万里挑一。”
“迎进门来的就是褚家人,我们自当和睦相处,多照应着些。”
褚昉谢过诸位长辈,临出门,又被郑氏喊住。
褚昉唇角微微扬了下,转头对母亲深行一礼,“儿子的错,让母亲为难了。”
郑氏本就是赌气,不可能真让褚昉去退亲,此刻见他认错态度极好,心下软了许多,却还是逞强问:“那姑娘就那般好,叫你欢喜到这地步?”
褚昉道:“儿子以为,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