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打不过项羽,也打不过韩信。论行军打仗,饶是刘邦想不服也不得不服,他绝不是对手。陈平亦明了韩信的难对付。对于刘邦身边的将领大骂着韩信忘恩负义,力主出兵灭韩信。刘邦身边彼时离得他最近的正是陈平。可以说,刘邦身边的智囊团里,除了张良之外,谋士之最非陈平无疑。此时张良以病退身,寻张良太难了,刘邦当即问起陈平。】
【旁人对陈平或许有所挑剔,刘邦完全没有。陈平面对刘邦问策,先有四问,一问有人上书告发韩信谋反一事有别人知道吗?二问韩信自己知道吗?三问刘邦觉得自己的军队比韩信厉害吗?四问刘邦觉得手下将士有谁能比得过韩信的吗?】
秦始皇感叹无比,陈平从细节处入手,提问是提问不假,并不仅仅是提问,更多是让刘邦认清现实。
陈平知道刘邦想杀韩信永绝后患,单天下一统的情况来说,亦当如是,架不住实力不敌,刘邦想要光明正大杀人,不成。
【刘邦很肯定的回答陈平,消息并未泄露,无人得知。针对实力的答案,
刘邦并没有自视甚高的意思,
而是如实回答自己军队和将士对阵韩信的劣势。陈平总结一个事实,
他们一方兵不及韩信,将不如韩信,倘若他们先挑起战事,胜负难料。刘邦是否做好了最坏的打算。说来说去无非是提醒刘邦,莫要想着怎么和韩信来硬的,硬的打不过,故才有陈平出计,请刘邦以巡游之名往云梦泽去,在韩信前来拜见时将人拿下。此计确实有些上不了台面,然对于当时的大环境来说,是最好的办法。此计使刘邦翦灭异姓王而固其刘家天下。刘邦是最高兴的人。】
刘邦觉得,他是高兴不假,眼下不是都没干呢,先让沈悠说破,他纵然再有心,也不可能再用同样的办法办成某些事。可惜了。
想到这儿,刘邦又扫了吕雉一眼,一计不成未必不可再生一计。他的女儿一定要嫁给韩信,嫁了之后怎么办,好说,先把第一步走好,走稳再说。
【陈平出的第六计即解白登之围,使刘邦脱离匈奴险境。白登之围先前已经提过不少回,大家知道有这回事,细节上总也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且容我细细道来。刘邦自登基以来一直努力解决异姓王们,匈奴许久没有动静,不代表他们对中原无心。】
【不过是彼时的匈奴正好也内乱不休,随着匈奴一统,听闻大秦已亡,匈奴能不高兴吗?他们打不败的大秦亡于内乱,哎哟,新建的朝廷尚未交过手,岂有不去探一探虚实的道理?汉六年,九月,匈奴冒顿单于引兵攻太原,围韩王信于马邑也就是刘邦所封的七位异姓王中的一个。一看不敌,韩王信即降匈奴,并与匈奴联合南下攻汉。】
【消息传回长安,刘邦能不气吗?韩王信不是个东西,打不过降了还给匈奴引路,他要是不收拾韩王信,韩王信不得无法无天?汉七年正月,刘邦亲率三十余万大军击韩王信于铜鞮,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沁县南破其军,又于晋阳破韩王信与匈奴之联军。】
【接连告捷,刘邦难免高兴,认为自己相当行了,闻匈奴军屯代谷,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繁峙西北,打算发兵攻打,打之前刘邦还好,记得派人侦察匈奴虚实。匈奴冒顿单于吃了两回亏,瞧着刘邦来势汹汹,当一计上心。赶紧把军中精壮的兵马藏起来,故意示弱不敌汉军。】
【刘邦派去侦查的人接二连三回回报,觉得匈奴不过就那样,他们能打,赶紧麻利的出击吧。刘邦心里是想的,思量再三又派刘敬前往侦察,可没等刘敬侦查回来,刘邦即悉发汉军三十二万北上。等刘敬回来后,指出匈奴有诈,不可轻易进兵。已经上头的刘邦不听,毕竟前面十数人前去打探都说匈奴不足为惧,就刘敬一人非说有诈,他不信。当即亲率先头部队至平城,即今天的山西大同市东。】
【匈奴兵马早等着他们来了,没给他们出手的机会,匈奴冒顿单于以四十万精骑围刘邦于白登山。匈奴不仅把刘邦围了,并且派兵马分扎在各个重要路口,截住汉军后援。刘邦登上山头向四面眺望,只见四面八方都有匈奴的骑兵把守。汉军内外联络中断,无法相救。】
哟哟哟,刘邦莫不是觉得匈奴
好打来着?也不想想他大秦为了对抗匈奴都做了多少事,刘邦轻敌,后果当如是。
秦始皇阴着一张脸幸灾乐祸于刘邦,同时也反省另一桩事,对匈奴绝对是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松懈,匈奴都是有机会即要吞他们城池百姓的异族。
刘邦此刻的脸色并不好,听着沈悠说起白登围的处境,他已然知晓那一刻他们有多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