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反应就不一样了,他想的是,那唐高祖莫不是手下能臣干将太多,竟然忍心让这么能干的女儿消声匿迹?不是,这样的人你要是觉得烫手不好用,你倒是给我!
六年,六年的时间,想平阳公主在短短三个月内拉起了多少队伍,还把长安附近的义军全都收拾妥当了,怎么的?那唐高祖是觉得这么能干的女儿不好用,非得要用别的人他才高兴?
刘彻此刻也十分意外,他以为女子们都只会争权夺利,都只会为了自己那点私利而无视于国家之利,天下之利,没有想到接连还能听到一个女子能够荡平天下,更能开疆辟土。
这样的人才,她都证明了自己的本事,不用她去开疆辟土,留着她在内院消磨那不是纯纯的浪费?
对,刘彻是不喜欢女人干政不假,这不是因为他认知里的女人们,一个个得了权就弄权,大汉王朝几乎都被一群女人搅得天翻地覆,不得安宁了,他怎么可能还会喜欢有女人过多的参与朝政。
但是参与朝政和保家卫国这是两回事吧?但凡这平阳公主落在他手里,他一定能让她上阵打匈奴去。会打仗的人,多几个都不为多!
唐高祖竟然放着这样的人六年无声无息,怎么想的?
杨坚此刻和那么两位是同样的想法,李渊脑子怎么想的?这样的人才他不用的吗?竟然一口气把女儿废了?六年无声无息证明什么?证明这样一个在大唐开国前为李渊开了一个好局的平阳公主,自长安之战后,初初或许镇守娘子关,当李世民打下大半的天下后,军权被缴了。甚至,可以从史书没有记载中推测出,这样的时间应该很快,快得史书完全不必特意记载。
嗯,对,平阳公主打的长安是他大隋的长安不假,但那个时候的长安还是他大隋的长安吗?
杨坚已然明白大隋亡于何,冤有头,债有主,他不是已经跟人清算了吗?接下来,他就等剩下的世族会不会再胆大妄为的动手。
他不过杀了些最声名显赫的世族,离所谓的尽灭还有一定的距离。他现在就等着看,有没有人给他递这个机会,让他可以借机把人全都灭了!!
第191章 不公
贞观一朝但闻平阳公主开始,怎么说呢,一个个面上的表情都有些古怪,就连李世民面上都有些讪讪的,毕竟好些事后世不知,史书未记载,他们都是经历过的人,最是清楚不过。
【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军礼殡葬的公主,听起来确实是无上光荣,这更是唐高祖坚持的结果,就连唐朝的礼官都认为不合礼制,却是唐高祖说:“鼓吹是军乐,以前平阳公主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何不可?”当我看到这样一段话时,我想到的是,原来唐高祖也是知道自家女儿不同于其他的女子,她是于社稷有功的人。可是就这样一个喜欢在战场上为大唐而战,喜欢为他这个父亲开疆辟土的人,怎么他就能让这个女儿在长安之战后,再不见于史书。】
【不见于史书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那能在短短几个月内收拢数万兵马,能够攻克数城为李渊进入长安扫除障碍的公主,在那之后,再也没能像先前一样上阵杀敌,绽放属于她的光芒。或许有人会说,许是人家平阳公主不喜欢战场上的打打杀杀呢?之前不过是迫于无奈而不得不上的战场,现在大唐已建,她也就想归于内宅,从今往后相夫教子,如其他公主一样,安享荣华清闲。】
【如果平阳公主是这样的人,她当初就不会在逃出长安,进入李氏庄园后选择女扮男装倒卖家产收拢人才。她清楚的知道,李氏庄园绝不是她能安身的地方。同样,她本来可以选择直奔太原,虽然这一路上走得并不容易,那难道不比她招兵买马要简单得多?她只要到了太原,她是李家三娘子,她的父兄丈夫都将为她撑起一片天,她依然还是从前那个李家的三娘子,她可以安享富贵清闲。】
【然而她没有。既没有在庄园等着别人来保护她,也不愿意回到太原,回到她的父兄丈夫身边让他们保护她,而是选择和他们并肩作战。平阳公主是要为她的父亲荡平一条通往长安的路。这样的一个人,她又为什么会在大唐建国后,愿意再像以前一样?只能在内宅之内管着一亩三分地?】
不管是哪一个时刻的大唐平阳公主,听着沈悠分析她的行为,由此而得出结论,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眼中都流出了泪。她岂是那甘于平庸,愿意退居内宅的人,不过是因为无人能容。
【男主外,女主内,这样的规矩是男人定下的,那封建王朝上,难得有一个女子能够站在朝廷之上。于开国有功的平阳公主,她本该有这个资格的,她可以像她的兄弟一样,为大唐而谋划,然而这一切都是不被男人允许的。有功又如何,有再多的功,一但在平阳公主的身边,她的父亲,兄弟,丈夫,没有一个人愿意支持她站在大唐的朝堂之上,她该怎么去争?她又如何能够争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