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吕雉立吕氏为王的时候,她其实算是不给吕家留后路了,怎么说刘邦都留下了话,“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别说现在大汉初建,刘邦余威尚存,五百年后,直到东汉末年,曹操要称王,都依然有人拿这句话阻止曹操。】

嘶,这句话余威甚远。

刘邦和吕雉第一反应都是那一句五百年后,东汉也有人称王?东汉,汉还分了东西?同样有此反应的必须得是西汉的各位皇帝们。

后世对于这事相当了解的,听着

沈悠点评吕雉的操作,也必须得说,确实,怎么说吕雉的权利都是基于刘邦的,结果后面吕雉竟然不管不顾刘邦早早定下的盟约,那不是给了人在吕雉去后,可以光明正大的清洗吕家吗?

吕家,纵然后来陈平等人出兵杀吕氏诸人,用的理由都是他们谋反,然《史记》中的记载,吕家的人果真起兵谋反?

【吕雉也未必不清楚,毕竟在她大封诸王时,大臣们都纷纷反对,用的正是刘邦这句盟约。但那个时候的吕雉确实可用的人太少了,曾经支持她的人都已经死去,剩下的这些人,人心各异,谁也不敢说这些人就真靠得住。相比之下,她只能选择任人唯亲来控制朝廷。这样的操作自然是不可取的,

更为后世所诟病,也让人捉住这个把柄,最后扣上诸吕谋反的罪名,以达到灭吕氏满门的目的。】

【关于诸吕之乱,从《史记》记载中,是刘肥之子刘章从妻子吕氏的嘴里得知吕家有谋反之意,因而先下手为强,派人通知他的兄长齐王,然后齐王一路西进,刘章则和朝中大臣们谋划。长安城里,各方皆动,陈平和周勃明明在吕雉死前再三叮嘱了吕家人吕产、吕禄,兵权一定要握在手里,守卫宫殿,甚至不让他们为自己送葬,莫要因此而受人扼制。可最后,所谓的诸吕谋反,他们却像是毫无准备的人一样被人轻易的杀了?什么吕家女告密刘章,咱们就说,吕家但凡真要谋反,能让一个出嫁女知道?还能对刘章没有任何防备?那时候的吕家是真正的大权在握,结果就是,吕家反没反没有任何的证据,吕家的兵权却没了,他们被里应外合全都干掉了。吕氏一族男/女无少长皆斩之”。】

饶是之前听到吕家被灭,吕雉想到过那会是满门尽灭的结局,但此刻听到无少长皆斩之,还是让吕雉的心狠狠抽痛了。

【诸吕之乱,这是在历史上定性的,毕竟最后上位的汉文帝得益于众臣诸吕,而且废刘盈诸子,刘盈的几个儿子全都被杀,因此,众臣才商量另迎新帝。但凡没有诸吕之乱,那他这个皇帝岂不是当得名不正,言不顺了?好在我们太史公有史家风范,没有因为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汉文帝之后而肆意修改,人云亦云的定性诸吕谋反。明面上不能说,但却也影射了所谓的诸吕之乱不过是那些人为灭吕家而寻的借口。说来说去,那争的都是权,也是功臣的泄恨。】

【所以,太史公没有明说,却也暗隐不少。《史记》记载当初吕雉在封吕氏诸王前,何尝不也大封刘氏宗亲

,换而言之,吕雉想要通过吕氏为王达到控制兵权不假,那只是为了保证对朝堂的控制。咱就说,吕雉在那个时候就清楚的知道,兵权在手,天下我有,这样的意识,她远胜于多少人?可惜,吕家的女人厉害,吕家的男人天真得可笑。】

【作为吕家手握兵权的吕禄,以为好友郦寄之父郦商被人劫持的缘故,竟然相信了郦寄的一面之辞,要将手中的兵符交到周勃这个太尉手里。亏得吕家有人反对,此事才没有成。甚至在刘襄兵出时,还跟郦寄一道外出游猎,遇到了自家的姑母吕要,也就是吕雉的妹妹,人还有规矩的下去拜见,可吕要却大怒道:“你身为上将而轻易离军游猎,吕氏如今将无处容身。”】

【可惜,吕禄压根听不进去。吕耍随后将家中的珠玉、宝器全都拿了出来,抛散到堂下,说:不要为别人守这些东西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吕要已然看到吕家的结局,自己的结局。偏吕家的男人却毫无所觉。也就怪不得吕家覆灭。】

【最可笑的是,吕禄的兵权是他亲手交出去的,就是交到郦商的手里。不过是因为郦商和刘揭劝吕禄道:“皇帝指派太尉代行北军指挥职务,要您前去封国。立刻交出兵将印,告辞赴国,否则祸事发生。”就这么一句话,就这一句话,吕禄竟然就将兵权交出去了。】

【吕家的男人都那么蠢的?他们连最基本的政治常识都没有?当然,由此也可以看出,吕家是想谋反作乱的人?只不过是有人打着皇帝的名号让他交出兵权而已,吕禄竟然就乖乖的交出去了。靠!想想吕雉为了帮他们争到兵权,为了保全吕家付出了多少?真,吕雉最后名声能那么坏,纯粹后继无人。吕禄交出兵权,兵符到了周勃手里,从此军权相易,吕家自此也开始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