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取才,看看他赵光义为大宋取了多少人才,要不是因为赵光义不行,他的儿孙也不行,就那么多的人才,何愁大宋不兴。

“之前天幕提起的变法,拿来给朕细看看。”赵匡胤是极聪明的人,想通了好些事情之后,他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变法是针对各朝的情况操作的,虽然有一定的问题,但他们可以取长补短,总而言之,绝不能放任不管。

“陛下。”听着赵匡胤要掌变法的内容来看看,可把人吓得不轻。他们想要赵匡胤推行变法吗?当然不想。

“朕只是看看,放心,朕还没有要变法的心。”赵匡胤太清楚眼下如果推行变法,那对大宋而言并不是一个好时机,故而,他不会做的。

一群人虽然无法确定赵匡胤是不是在骗他,但赵匡胤都把话说白了,他们要是再捏着不放,岂不是显得他们太急切?

应该,暂时,赵匡胤确实没有变法的心。时机不对。

朱元璋挑起眉头冲朱标问:“咱们也都读过宋史,怎么后面的子孙做不到引以为诫?”这个问题,朱标道:“天下安,人心亦安。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居安思危。”

正是因为太多的人做不到,因此能够做到的那个人就显得尤其可贵。

“我们大明,现在到底该怎么办?”朱元璋早有疑惑,沈悠讲完了大明的专题后,偏又不告诉他,究竟为什么会是建文帝登基,最后又成了朱棣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