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说小娃娃上学的事?”
张喜来听到南曼操心这个也没有觉得很奇怪。
毕竟南曼是个大学生,关注孩子上学的问题也挺正常的。
“对,我就是好奇这些孩子不上学的原因是什么。要是家里困难,也可以帮着想想办法。”
“咱们村大部分孩子都是上学的,除了家里实在是穷的揭不开锅的,村里小学的老师每年都会挨家挨户动员大家。除了个别人家都会把孩子送去学校的。”
似乎是想起来什么,张起来无奈的叹口气:“但咱们乡下和城里没法比,六周岁的娃去上学的孩子不多,一般都是要多留家里两年再送去。”
这里除了是一部分家庭,希望年纪大的孩子能帮着分担部分家务或者看护弟弟妹妹的活儿,还有一部分是村里的孩子去上育红班也学不到什么知识。
所以年纪小直接入学就容易跟不上,大两岁反而学得快一点。
“时间久了,村里就都觉得娃娃晚几年上学更好。”
这倒是南曼没有想到的原因,她只是以为贫穷的缘故。但又想了想大队长说得是实情,这年头上学也花不了几个钱。所以大部分孩子还是能去上学的,起码能上个小学。
“能送去上学就好。”至于晚两年的事儿,也不是她现在能帮着解决的。
毕竟后世的孩子可以在幼儿园学基础,或者是通过家庭教学学基础,乡村的孩子本来见的世面就少,散养的孩子冷不丁放到要讲规矩的学校,年纪小了的确是个问题。
其实南曼真正想说的是上中学的事,她发现在这个年代,真的很少有人上完初中,初中学历在整个公社都算是「高学历」,高中那真的就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