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几个适婚年龄的孩子,有些东西就得提前准备起来,像布料棉花这些东西不准备个几年压根就没法办喜事儿。
王美秀打儿子闺女十几岁开始就准备起来,一年攒一点半点的,几床被面是攒出来的。
但她想到苏城的缎子出名要是能给儿子闺女结婚时置办上一床缎子被绝对是很长脸的事儿。
可惜绸缎面需要的布票格外多,三尺棉布布用的布票只能换一尺缎子,南曼身上所有的布票用完也就买了这十六尺。
估摸着能做两套被子还剩点儿,但眼下家里能结婚的人也只有南江南路,所以当下是尽够用的。
南曼的「大手笔」一下就惊到了同行的师兄师姐。
毕竟这时候能一下拿出那么多布票的家庭就很少有。
南曼解释道:“我家的哥哥们都快准备婚事了,走的时候我妈把家里攒的布票全给了我又去借了好些,就为给我俩哥哥结婚时做床体面的被子。”
一个师兄点头道:“看你买这缎子花色就知道是为了喜事儿。不过这说明你们那里布票分的宽裕,就我们老家那边儿,棉花少,每人布票指标就少,我哥结婚时为攒够布票费了老鼻子劲。”
南曼不知道老家那里布票宽不宽裕。但他们家的确算宽裕,毕竟是纺织厂职工,每年过节发福利都有额外的布票,南曼身为唯一的女孩子不用捡哥哥们的旧衣服穿,基本上每年都能混一身新衣服。
就算是南岳这个天天穿哥哥旧衣服的小儿子,偶尔也能混一身夏天穿的新背心短裤,在这个时代的确算布料宽裕的人家。
缎子用牛皮纸仔细包好后南曼小心的放进了挎包中,今天她就这一个想买的,其余都是随大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