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顾客,门也紧闭着,但灯火通明。
说来这家私房菜馆的魏老板做派属实奇怪,来这不像是赚钱,倒像是找个地落脚养老,前段时间说是马上要开业,好些人等着开业酬宾那天过去捧个场,结果开来开去没有半点动静。
琴行几位老师都坐不住了,一打听,魏老板说早就开业了,就那天江寄厘他们去吃饭那一趟,那就是开业。
魏老板说,在他那,厨房开火,就是开业。
宣传是半点没有,连张海报都舍不得贴一下,从外面压根看不出来这是家菜馆,说是旅馆都有人信。
这还不止,魏老板这接人待客特别讲究,直接上门的生意很少做,点菜,有没有看缘分,外卖,送不送看心情,想来这吃一顿得先和魏老板见一面,谈好了才能来。
就这做作的规矩赶走了桐桥百分之九十九的客人,魏老板也不在意,天天在一楼的室内红木小凉亭里沏茶喝茶看书,江寄厘他们不过去,菜馆能好几天不营业。
江寄厘和邵维私下聊过,他们都觉得魏老板根本不像个厨子,哪有厨子身上没半点油烟气,就算是普通人进厨房做顿饭都难免带味,偏偏魏老板就是没有。
当然,一定要说有什么味,那就是书卷味和油墨味,江寄厘见过他在那个小亭子里练毛笔字,写得一手好字,少说得有二十年的工夫。
之前江寄厘觉得他像个搞艺术的,后来他觉得,可能魏老板真是搞艺术的。
对此邵维表示,搞艺术的人和商人是有本质区别的,像他,送上门的买卖不可能不做,百万千万的大单子,就算是踩着他的脸他也得接下来,像魏老板,给他送钱还得看他脸色。
邵维还说,现在这个年代,这种人一般都不缺钱。
夜色逐渐深沉,整个桐桥镇都入了睡,菜馆却一反常态的开了火,半开放式的厨房有一道身影正在不急不徐的切着菜。
是魏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