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听了一个早上的课了,现在我们要考察你们对课堂的吸收能力,这里有一份有关于这四堂课的题目,需要在一个小时内完成。”节目组工作人员说到一半就被田然打断了。
“现在十二点零五分,考一个小时,回去还要半个小时,这期间浪费的时间会补给我们吗?”她的数学都花在了跟节目组扯皮上。
工作人员听到这个问题,点了点头,“当然,不过只补一个小时给你们,因为中午我们不回去,所以原来是五点半结束,下午你们可以四点半就结束。”
节目组算得可真够清楚的,大学下午上三节课,四点半结束,掐得刚刚好。
直播间观众替几个人吐槽了两句,然后就开始看他们做题。
一句话,还是看不懂。不过他们习惯性地将五个人的答案对比一下发现,哪怕是田然,傅修他们也有不会的地方,看到不会的题目直接空在了那里。
别人好歹还会纠结或想一会儿,他们就是直接放弃,毫不犹豫,果断得很。
是因为知道在自己能力之外,怎么想都不会吗?
五个人做的题目并不仅限于课堂上老师讲的那些,还有一些比较灵活的题,比如某某人,几十岁,咳嗽咳痰一个多月了,痰的颜色是什么样的,来判断他是什么性的肺炎。还有一些药物的使用,比如四联用药,它的副作用,如何处理等等。
有些其实是课堂上没讲过的,不会挺正常的,会了才不正常。
一个小时的试卷,田然花了半个小时完成,傅修和周溪知比她早了五分钟,主要是她写字慢吞吞的,一点也不着急。真正着急的是商彦,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他对医学类的知识并不感兴趣,所以吴教授在课上讲的时候,他只觉得枯燥乏味,压根听不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