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页

一见喜+番外 半吐云 814 字 2023-09-12

“她先抓我头发的,我才撞她。

“回家不要告诉你奶奶还有你爸妈。”这句话才是关键。

“那姑姑呢?”欣怡问。

“严珑也别告诉她,她缺心眼。”严华说,想了想,车拐到学校侧面的超市前,给欣怡买了个大果冻,“在车里吃完,吃这玩意的事儿回家也别说!”

欣怡咬包装纸顾不上说话,严华看她咬得费力,直接从一挂钥匙上掰出指甲刀戳进去,“嘭——”,塑料纸开了。欣怡皱眉,“姑婆,姑姑说这样会脏。”

“那你别吃了。”严华不废话,作势要扔了果冻。

“不要——”孩子护住吃的,“我还是吃吧,浪费了可惜。”

“你少学点严珑那身毛病。”严华说你姑姑缺心眼,但是事儿多,尽爱整些没用的细枝末节,做事抓不住重点……还是个拎包的。

一老一小安稳坐车内时,李勤芳已经载着扶正的烤肠柜赶上,她恶狠狠瞪了眼严华,再次强调,“你给我等着!”

严华嗤了声,“来啊,明天再打呗。”

“姑婆,她回家告诉家里人,真来打你怎么办?”欣怡在这节骨眼还惦记着自己,这让严华多少有点感动。她让孩子放心,首先李勤芳脑溢血后遗症不是她对手。其次她们夫妻感情不和所以丈夫也无法相助。再其次她小女儿虽然剽悍,但眼下远在外地工作,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帮忙。

再说,单打独斗她自己也不会落下风,优势在我的严华有种大仇得报的爽快,趁着只有她和孩子便开始言传身教,“欣怡,我告诉你,做人啊首先就是别怂!别人惹你,就要还击,懂了吗?”

“姑姑说不能打架吵架,要告诉家长老师处理。”欣怡牢牢记住姑姑严珑的教诲。

“你到我这个年纪,上哪儿找家长老师去?自己怂还要教坏孩子。”严华加速,又超越了在颠簸的李勤芳。

两辆车后的太阳已经放出孱弱的颓势,沐浴着夕阳的四条呈“井”字状交织的主干道向四方伸展。沿途的母婴用品店、寿衣店、理发店、酱菜店……一家家店的统一招牌镀上金光。严华目不斜视,转过主干道进入新落成不过十几年的商业街背后,一条幽暗碧绿的小河又别有洞天地围绕着丰华镇,河面橹声欸乃,粉墙黛瓦的倒影被层层拨动。

似乎进了古镇老街后,严华身上的嚣张气焰自然熄灭,额头还青了一块的她肩膀放松,点击手机,轻轻跟着哼唱粤曲,“水流载舟远,水润天地宽……”

如今舟不能远行,天地也不过窄得刹那一瞬,严华心下有些怅然,伸手挠了挠头顶,“哎,这烦死人的更年期。”早就下定决心不要和李勤芳那种人一般见识的,今天又没忍住。

--------------------

第 2 章

丰华老镇被两座石拱桥一分为二——前清和民国年间,这两座桥上车行马过,桥下满载着蚕丝、茶叶、大米和桐油的船只穿梭不断,竹排上盛满鸡鸭禽肉,人声牲口声鼎沸处,丰华埠口便在两桥下游,顺着大溪直入之江。

今日大溪还是那条大溪,上浮的只有观光船,乌篷尖头人摇橹或者电动催行,船头坐个疲倦的船夫,带着三三五五眼神茫然的游客,听导游用喇叭扯着丰华老镇百年风光史,时而指着左前方说那是翰林门第,再言右侧曾是某家民国火柴业巨富。

粉墙黛瓦后那些几出三几的大户头,现如今门前竖着观光指南,街两侧则由大部分外地人经营着纪念品店、咖啡馆和小饭庄,至于那里住过谁来过何人都消散在大溪的水雾中。

严华的家本也是大户头,严格来说,她是本地和外来户“混血”。她家祖上六七辈就在丰华镇靠水吃水,某年她太爷爷逃兵难辗转到的此地。当年破衣烂衫面有饥色的年轻人被东家收留,因为人机灵,买卖做得上趟,便被东家招婿。老爷子当年总记着“我家祖训第一条就是不能入赘”,架不住东家财大气粗,便将这第一条祖训埋在脑后,痛痛快快成了亲。

大户头本有一排气势磅礴的石雕四吉大门,宽五尺八寸高七尺八寸。祖上低调,这处只用香樟木做料。进门便是天井,不似寻常人家后面紧接客厅,反而又是砖雕玲珑的八角门,入了八角门才算进门堂间。

严华很小时听母亲说过,她家本来有东西两落,弯弯绕绕很是讲究,花圃流水顺阴阳天时精心布置不说,单东落这头就有门厅轿厅大厅女厅,清一色排门窗大开间。她母亲的爷爷奶奶卧室家具竟用了超规格老多的金丝楠木,更别提那王文治题的匾和郑燮赠的四扇屏。总而言之,严华祖上阔得相当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