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晏打开了话闸子,絮絮叨叨的将白日里的各种琐碎事情告诉荀靖,语气中半是抱怨,半是亲昵。
荀靖静静听荀晏说完,半晌伸手揽住了幼子纤弱的肩膀,荀晏也顺势蹭到自家大人的怀里。
“狸奴,”他说道,“这里是家,我们回家了。”
昏暗的天色使荀靖的神色有些模糊难辨,他温和的看着自己尚且懵懂的幼子,声音如清泉般柔和而有力。
“以后你会去很多地方,但家只有一个。”
“家只有一个。”
荀晏重复道。
夜间微凉的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灵台上仅剩的一缕陌生与恐慌不知何时被拂去。
他倚在荀靖怀里抬头望天,迷迷糊糊想着今天确实是个好天气。
第9章
颍川是个很神奇的地方,这里文风极盛,民风淳朴,时人谓之有夏人遗风。
但同时,颍川也是故韩之地,韩非、张良、吕不韦皆诞生于此,法家思维影响深远,纵使接受儒家思想熏陶多年,也改不了“高仕宦,好文法,喜争讼,多朋党”的剽悍风气。
颍川士子从不掩饰自己对于入仕的热衷,他们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喜好文法争讼,喜欢结交他人,门生故吏遍天下。
所以这些喜欢做官还特别活跃的选手在党锢时被打得七七八八,无奈之下只能回老家教书,高仕宦玩不了,只能去玩多朋党了。
开春以来,高阳里已经陆陆续续来了好几波访客,或是品评时事,激浊扬清、或是交流学识、相约文会,反正闲不下来。
祖父荀淑在世时,荀家还举办过一定规模的私学,只可惜后来不了了之。荀绲年迈,荀靖不喜教书,荀爽倒是愿意,但他也不好如此明目张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