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后,名次和传闻几乎一样,达官子弟比比皆是,于是事情一下子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愈演愈烈,应试士子群情激奋,闹得沸沸扬扬。
事情发生到这个地步,佟安宁是趋向信任的,都是针对清朝现下的国情和官场氛围。
可是现在康熙这表情告诉她,事情压根不是她想的那样。
这……
康熙:“你想没想过,这一切可能是一些落榜者心生怨怼,对在榜者的污蔑,虽然朕承认通过努力,短时间内可以提升一点学问,但是也不能让一个废物提升太多,朕批阅过复试结果,在榜的学子大多是言之有物。”
佟安宁:“可是所传的录取名单怎么回事?为什么大多是高官子弟?”
“录取名单的事情,朕怀疑考官批阅后,将名单泄露了。”康熙说起这事也是无奈。
让他觉得无语的事情,乡试结束后,外界的舆情已经将名单顺序都公布出来了,可是礼部的那群人连敏感意识都没有照样公布,简直是视民意为无物,最后还要他在后面收拾烂摊子,所以李蟠被流放关外,他是一点也不心疼。
佟安宁眉间蹙的更狠了,康熙这种说法似乎也有理。
康熙见她仍然不信,想着佟安宁好不容易看走眼一次,自己怎么样也要在她面前炫耀一番,想到此,他薄唇勾起一个自信的笑,“难道在你心里,朕是个这么昏庸的皇帝,朕已经查清,此事的起因多半是一些落选的考生处于嫉妒心理,捕风捉影,凭空揣测,蓄意扩大事端,想从中得利。”
外面流传的所谓揭露科场务必的“檄文”指名道姓地说了许多人,时间、地点还有金额说的太过笃信清晰,旁人看到,也就增加了两分信度,可是科举舞弊乃是大罪,不同于一般的行贿受贿,此等私密事情怎么可能让外人知晓,何况还说的头头是道。
还一早就被传的人尽皆知,人如果跳出局限后,仔细一思索,就能想到不少猫腻。
佟安宁:“好吧,这是是我先主观臆测,不过事情真相如何,我也要自己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