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姜宸英,姜编修,佟安宁之所以知道,是因为对方经历有些特殊。
姜宸英乃是康熙三十六年的探花,而那位流放的李蟠则是康熙三十六年的状元。
探花不稀奇,主要是姜宸英考上探花时,已经七十岁了。
倒也不是说此人无能昏聩。
姜宸英此人在民间早有名望,善于写诗撰文,年轻时就成了举人,在民间有“名士”的声望,也经常在史馆帮忙,素有名声,经常为有名的学者、作者撰写序言。
按理说有这样的名望和才学,怎么可能到七十岁才成了探花?其实他也有些可怜,姜宸英在丁卯顺天首场时,曾经已经拟取第二了,因为和御史有间隙,被对方借由一些细小差错,将姜宸英排除在外,后来明珠的儿子纳兰性德向姜宸英求学,明珠的总管安三经常加借姜宸英的名义谋取私利,姜宸英知道后,就与明珠家决裂了,也因为此,屡次考试不得志,一直到古稀之年才成了探花。
佟安宁觉得老人家有真材实料,性子也坚决,康熙录取对方也没事,对方素有名望,也可以成为一则美谈,但是去年七十二的姜宸英已经是老掉牙的年纪,不适合成为监考,走一下都要抖三抖的年龄,放到后世,都要吐槽康熙压榨老人了。
此次科举贿赂案被揭露后,姜宸英被投入大牢没多久就病死在牢中。
许多人都认为姜宸英是被连累的,如果对方不是性子执拗,不肯同流合污,许多年前早就考上科举了,认为姜宸英是蒙受不白之冤而死,更让他们受不了的是,李蟠这个主谋,按理说,应该处斩,可是仅仅是被流放到关外戍边。
康熙察觉她的眼神,长眉微挑,“你这是什么眼神?”
佟安宁:“科举舞弊案就这样结束了?李蟠只是流放到关外?这公平吗?”
“公平?你想要什么样的公平。”康熙饶有兴致地看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