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页

这个英郡王他们都是第一次见,个头倒是不矮,长相也漂亮得惊人,气度四平八稳,可一眼就能看出年纪不大,明显还未成年。

康熙见众位使臣脸色不悦,特意给他们介绍:“英郡王是朕的第十四子,各位想看的连发火箭炮便是他的手笔,到时候工部侍郎戴梓也会陪同前往。”

荷兰使者和比利时使者听到戴梓的名字,齐齐倒抽一口凉气。

前者犹记得当年出使清朝,献上一只单发手枪给清朝皇帝,清朝皇帝笑着收下。

等他离开的时候,清朝皇帝也送了他一只手枪。那只手枪明显是他送出那一只的改良版,枪体更轻,射击精度也更准。

还记得清朝皇帝当时说:“只可惜你要走了,再晚几个月,便能看到连发的手枪。”

要知道他进献的那只手枪,可是代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制造工艺,荷兰都没有几只。

几个月造出连发手枪,清朝皇帝怕不是在做梦。

荷兰使者也只是笑着收下,临行前特意派人打听过,清朝改造手枪的那位大师叫戴梓。

比利时使者则暗暗咬牙,南怀仁都死了,戴梓被流放到苦寒之地怎么还没死。

不但没死,居然被重新启用了!

其他几国使者也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关于戴梓的传闻,心中猜想那被俄国俘虏吹上天的火炮极有可能出自这位大师之手,而英郡王不过占了一个名头。

毕竟对方还是个半大孩子。

顾倾领了差事,朝几位使者举杯,几位使者也漫不经心地举起酒杯。谁知对方并没有等他们一起喝的意思,直接仰头饮尽了杯中酒,捏着空酒杯对他们说:“各位,明天上午校场见。”

那种倨傲的态度,让他们觉得似曾相识,很想发作,可见清朝皇帝眼皮都没抬一下,也只能生生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