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是,这一次他们带上了阿云卡和苗族青年乔波岛。这两人也是整个竹漂队中最年轻的。
少年强则队伍强,技艺的传承终究要靠年轻人,这是竺笙和黎箫的共识。所以他们大胆启用年轻人。
在卫视的演播厅,导演播放了黎箫带来的视频。
澄碧的赤水上,十几个大汉撑着独竹,热情地跳舞,舞蹈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视频中有一个环节,就是独竹漂的表演者,跳下了赤水,将竹子扶着立了起来。镜头再一切换,三个苗族表演者,穿着民族服饰,迅速地窜上九米多高的竹子,表演特技。
竺笙拿着一个瓢,在水面上舀月亮。
音乐也是浑厚的,质朴的,与原生态的大山、赤水、崖壁,完全融合。
卫视导演忍不住拍手大赞。
“好!太好了!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无论节目的创意,还是寓意,都和春晚契合,但又不失文化的内涵。”
“现在唯一的一点,就是全息投影下,不会真正表演独竹漂。但真的都能做的这么好,又何况是假的呢?我对此充满了期待。”
黎箫看着手舞足蹈的导演,想到连日来笙笙的辛苦,忍不住吐槽,“孟导,就这一支队伍,长达四个月的训练,就你那五万出场费,实在是略显寒酸。”
“先前我们还可以在赤水,在自己老家拉队伍来练,可舞台环境毕竟和自然风光中不同。他们来筑城,吃什么、住哪里,孟导怎么考虑的?”
笙笙无法宣之于口的话,黎箫来说,恶人黎箫来做。
孟导干咳,老脸涨的通红,“你们说的也是,我看看和台里协调一下,提供一下宿舍。竺小姐、黎先生,你们看成吗?”
竺笙与黎箫相视一笑,早已准备好的台词招呼上:“其实,咱们这支队伍,素质很好。我们在抖手拍拍直播广场舞,效果特别好。群众的认可至关重要。我想,单纯室内表演其实不足以展现大家的才华。以后端午、中秋,卫视如果推出晚会,将他们放在广阔天地中,那一定很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