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心坍塌”的警告牌与大腿高的枯黄杂草中,传道院幽寂破败的身影格格不入的隐匿其中。
不得不说,越神圣的东西沾上破败越诡异,昔日圣洁无垢的白墙,如今惨白若地狱,尖顶上的十字架与圣母像摔碎在地上,空洞如恸哭的石膏眼眶诡异渗人。
不过,二人来的时候是白天,感觉也就那样。
更让白岐玉好奇的,是对面马路的不远处停着一些大型机械,还有一堆路障,像是在施工。
却没有一个人。
白岐玉下了车,先去施工那儿看了看。
走进了,发现施工的面积尤其的大,不是小打小闹的那种,而是建楼挖地基的那种。
明黄色的告示牌蒙了一层灰,地基大坑里集满了雪水和杂草,整片工地荒芜破败,像是施工到一半强行终止了。
周围荒无人烟,车辙印儿都没有,白岐玉张望了一会儿,没能找到过路的本地人答疑解惑。
霍传山说,可能是烂尾了。
“前年那一块儿,有个平房变楼房的政策,”他解释道,“很多地方为了指标,强行让农民们离开老屋、搬迁到楼房,弄得很多地方哀声怨道。”
白岐玉不懂这些:“听着是好政策,但也要讲究自愿吧?很多老人一辈子住平房,养鸡养猪的,进了楼房可怎么搞?”
霍传山点头:“所以今年以来,到处抓得很严,要让大家讲自愿,不要搞面子工程。很多地方动工的楼房就烂尾了。”
白岐玉恍然大悟。
这一片地方,说荒凉吧,挨着大马路;说繁华吧,连个超市加油站都得一公里。唯一的优点就是宽敞,可不就是适合盖楼房么。
由于地方偏,正儿八经的开发楼盘肯定卖不出去,就成了搞指标的好地方了。
白岐玉唏嘘了一下,觉得历史长河溅起的水花真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也挺有纪念意义的,拍了几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