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开玩笑而已,反应这么大做什么,倒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了。
二人聊得投机,下课前交换了微信。
不知从何时起,跟着霍传山去学校,竟然成了习惯。
每天早上7点30分,霍传山会准时敲门,和白岐玉去吃早餐。
二人要么在早餐街下馆子,喝糁、豆腐脑,或顺着白岐玉挑一家新店探险;要么白岐玉赖床晚了,只能“享用”霍传山的手艺。
8点40分前,二人到达桦林园街,如果霍传山有早课,便一起去上课;没有早课,就顺着初冬飘摇的白桦林,踏着一地浪漫的碎叶,漫步街头。
不过悠闲散心的时光不太多,年轻有为的霍教授的日程表比想象中排得还满。
满到每次白岐玉从图书馆去办公室找人,总是得到学生的回答:“霍教授不在,出去忙了”。
可忙成这样,陪着白岐玉的时候总是一副对万事都游刃有余的模样,让白岐玉的敬佩油然而生。
傍晚18点或者21点,区别于霍传山有没有晚课,二人会坐上霍教授的卡宴,开启探秘邹城美食之路。
白岐玉是甜辣口,霍传山是传统的鲁菜口,标的是酱香咸鲜。
白岐玉尤为喜爱一家烤肉馆。
不知为何,自从服用了精神类药物,他就格外吃不得草腥味,也吃不得海货,甚至蔬菜、生鲜的原味处理不干净,他就会反胃。
依着他的口味,二人大部分都点红肉,一盘菜都不要。
相处久了,就会发现,霍传山这人特别有意思。表面斯文稳重、无所不能的,其实是个老古董。
但凡牵扯到了现代科技,他就落后的连老年人都不如,白岐玉爱拿这点打趣他,喊他老古板、老学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