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老用羡慕的表情看着杜老爷子,他的弟子怎么就没有这么高的悟性呢?
跟着他学了得有五六年了,该打眼还是打眼。唉,人和人真是不能比。
倒是郭老十分好奇,这个年轻人入古玩行不过三年多,如何能达到这样的成就?
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天赋。
他见过很多有天赋的年轻人,可惜在品类众多且赝品充斥的古玩界,任你天赋过人,没有丰富的经验也没用。
古玩一行要多看多上手,就像鉴定一件瓷器,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
若是只掌握了书本上的图片和内容,没见过实物或者类似的物件,一件高仿、或者不用高仿,有个六七分像就把你打发了。
于是他颇感兴趣地问杜老爷子:“老杜,你怎么培养出这么出色的弟子的?”
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便达到这种程度,简直是古玩界中的奇迹。若不是亲眼所见,说出去都没人信。
其他几位专家闻言也看了过来,他们的徒弟和对方差得不是一星半点,确实需要取取经。
杜老爷子笑了笑:“我的作用不大,主要靠得是小舟自己。他学的便是古玩鉴赏专业,基础知识扎实,这是其一。
其二,他见得也多。去拍卖行参加秋拍、乡下收货,去瓷都鬼市淘宝贝,听说还去了缅国公盘,现在的年轻人可了不得。
别的不说,就说他实习的这半年多吧,免费给人鉴定,每天几十件、上百件的看,比旁人接触的物件多了太多。
别人十年见识到的,可能还不如他这半年。”
听了这话,几人算是服气了。
理论知识扎实,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能有如此成就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