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用尾巴卷着少年的手腕奶声奶气的叫着,两只小小的龙角支棱起来,冰凉的下巴在云舟的掌心蹭啊蹭,比平时更爱撒娇。

云舟用指腹轻柔的抚摸着小玉龙银光闪闪的鳞片,见它恢复如常,这才放下心来。

上周收购的碎瓷片太多,还有三百多片青花瓷片没来得及细分,事不宜迟,他将碎瓷片全部倒在地毯上,按照器型、纹饰、底款等进行细分,一直忙到了深夜。

青花瓷器是古代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明代时期青花已经成为瓷器的主流,明宣德时期发展到了顶峰。

到了清代,青花瓷器还创烧了多种衍生品种,如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等,因此遗留下来的青花瓷片是最多的。①

而青花属于釉下彩瓷,比五彩、粉彩等釉上彩烧制容易,不需要二次入窑烧制,且颜色淡雅,十分符合文人的审美,在上千年的历史中经久不衰。

将三百多片碎瓷片按器型和纹饰细分的时候,云舟意外拼成了一件残缺的青花龙纹大盘,由近二十片碎片构成,底款写着“大明万历年制。”

只是盘子的口沿缺了矿泉水瓶盖大小的一块,不算完整,需要补齐。

补齐的话,就要涉及瓷器修复的第四个步骤,补配。

补配指的是对瓷器残缺的部位进行补足,常用的方法是石膏补配、树脂补配、瓷配瓷修配等等,按照瓷器的损坏程度选择适用的方法。

一般瓷器的补配需要先用软陶捏塑成型,继而烧制成残缺部位的形状,类似于补足部分的模具,然后用石膏粉、补牙粉与超能胶调和,再加入与釉色相同的颜料,根据模具的形状进行补足,最后刮掉多余的部分,俗称为刮腻子。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