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句话可彻底整懵了所有人。
这算题目?还有比这更随意的题目?
一些“有备而来”的士子面带苦涩,想起自己提前花费数百两银子买的“题目”,便心中隐隐作痛。
反观一些寒门子弟,却有恃无恐,举笔蘸墨,自信斐然。
而这文试数万人,单是礼部记录在册的考生中,女子就有一万余人。
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君不见琼珠郡主一篇《青梅》永世流传?
李毅拂了拂胡须,和杨孟君遥相碰了杯酒,笑道:“孟君,世人只知你武艺天下无双,却不知你诗词歌赋也出类拔萃,如此盛事,何不趁兴挥洒笔墨?”
杨孟君放下酒杯,苦笑道:“陛下,如今这种关头,真有这个兴致?”
李毅哈哈一笑,“有你在,朕怕什么?”
杨孟君心中轻叹,两指夹着酒杯缓缓拈动,沉思几许,说道:“也好,那一就献丑了。”
李毅快意一笑,吩咐身旁的司马福康道:“给咱们大柱国取笔墨纸砚来。”
提起软毫,低头看着眼前空白宣纸,杨孟君一手执笔,一手卷袖,在纸上写了起来。
一些离的近的官员也听到了李毅和杨孟君的交谈,不由自主地看着杨孟君。
差不多一盏茶的工夫,杨孟君放下毛笔,轻轻吹了吹尚湿的墨迹,交给李毅。
“望江南?”
杨孟君轻缀一口美酒,“重阳。”
“好一个望江南,重阳!”
郑夫秀抱拳道:“陛下可否借来一观?”
李毅朗声笑道:“当然可以!”
郑夫秀眯眼看了一遍杨孟君所作诗词,叹道:“大柱国下笔如有神,下官佩服!”
“郑大人读来听听?让我等也沾沾大柱国殿下的文采。”
“秋渐浓,孤鸿归南国。临高重阳台上看,半樽豪情一盏茶。烟雨漫千家。
风轻来,满目烟霞远。独座临安思故国,欲将此身付山河,诗酒趁年华。”
“好一个诗酒趁年华!”
“我等当敬大柱国一杯风流年华!”
“敬大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