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非煞有介事地点点小脑袋:“娘说得对,我还是老老实实做您和爹的儿子吧。”
“真是委屈你了。”费氏见吉安的手在轻轻捏着墩子的道髻,有点得意:“那是我给他挽的。”
这手艺还是跟老太君学的, 杨家的男娃自三岁就要开始锤炼根底。每日里跌爬滚打, 梳小道髻最是清爽。
小小一团,可可爱爱。吉安笑着放下手,拍了拍杨小爷“厚实”的肩膀:“突然觉得墩子这名挺合适你。”
“哈哈…”费氏大笑, 看着儿子两条小眉毛耷拉下,更是乐。这一刀扎得狠, 她也觉墩子有墩子样儿。
“楚小婶,您知道我原先是打算怎么唤您的吗?”杨宁非心被伤透了,曾祖母几日前才说过一样的话,没想今儿又听一回。
吉安笑得两眼弯弯:“我知道, 楚小婶,小楚婶哈哈”
“对,”杨宁非看她竟还笑得出来,也是没什想法了:“但我是个好孩子,左思右想还是觉叫楚小婶得当些。”小楚婶,小畜生,这是庄子上大于叔追赶刨田兔时骂的话。
“杨小爷费了这么多心思,楚小婶必须要表示一下。”吉安朝着站在门口的店小二招招手:“你想吃什么,今儿都楚小婶请了。”
杨宁非闻言两眼放光:“知道要来丰鲜楼,我午膳就用了一碗饭,留了一半肚子。”店小二到跟前,他就报起了菜名,“两只挂炉鸭,鸭皮下的肥油刮干净,鸭肉片薄些。三碗羊肉汤,要汤少肉多,再加两个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