睁开眼睛,赵玥见到满脸歉意的四哥赵德,正用关心的神情看着自己。
想着四哥之前说话时的犹豫,此时的赵玥仍然觉得郁闷。
坐在一边,赵德沉默片刻,再无奈地说:“玥玥,你别怪我。我不是不想去京城上学,是,是,”
“是什么?”赵玥见他说话吞吞吐吐,就不悦地追问,“是怕那里的环境陌生,自己又是从农村出来的,担心不适应,担心别人嘲笑吗?”
赵德被她接连追问,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别说咱家现在条件已经很好,你这京城的学习和食宿不会有什么困难。就是真的条件不好的学生,也都是把注意力放在学习,而不是相互攀比上的!”赵玥忍住心里的气恼,耐心地说着。
社会中,若想要攀比的话,那就是真的应了那句俗话:这山望着那山高。
世间的人们形形色色,学习成绩各不相同,生活条件也是千差万别。
以优渥家庭出来的学生来说,乘坐小汽车上下学,是一直就存在的。
以贫困家庭出来的学生来说,提起来只会感慨、感动得催人泪下。
想到自己了解的这些情况,赵玥的心中难以宁静,就对四哥说了一些。
这个时代的大学,出于对象牙塔里的学生们的照顾,每月会发放十几元不等的生活费。
有的学生省吃俭用,自己留下三五元钱,只吃馒头、咸菜,就能捱过四年的大学生活。
更有甚者,有的学生一接到学校发下的生活费,竟然全部寄回贫困的老家。
“还真有这样的苦孩子!”赵德听了也是震惊,“那么,这个学生怎么解决在校吃饭的问题呢?”
“古代就有范仲淹把一碗粥,分为几份吃的故事。现在,也仍然有这样的学生。”赵玥忍着激动的心情,再说了下去。
大家排队打饭后,这个学生就在食堂的地面上,低头寻找其他学生掉落的饭票。
金额大的肯定很难捡到,但一分、二分的饭票,也还是能够得来的。
见到这些饭票,他就积攒下来。主食的馒头、米饭,他就找其他学生吃剩的。用一分钱买一小份咸菜,对于他来说就很开心了。
赵玥越说心情越激动,实在不忍心继续说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