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页

谷雨之日,春雨霖霖。

柳太后微服出宫,仅携几个贴身宫婢与侍卫,轻装简行来到长安郊外,一处极幽之地。雨湿路滑,泥泞沾袍,可太后却仍执意上山访寺,未动摇丝毫决心。

只是她往日虔心礼佛,皆位于长安颇负盛名的名寺古刹之中。来此地处偏远而不见经传的观音寺,却是第一遭。

只有相伴多年的紫英姑姑知道,太后娘娘的决心缘何,她也并未劝阻。只是低声提醒道:“太后娘娘,前边有积水,您小心一些。”

纵是打着四十八骨紫竹伞,可仍有丝丝缕缕的雨水斜飘拂面而来。落在柳太后的脸上,激起一阵轻寒,可她的心火却依旧炙热难歇。

她前日在宫道上偶遇摄政王,这位向来冷清寡言的小叔子,却忽令意外开口,要与她一叙。

柳太后原以为,摄政王是要提及铎儿功课之事。毕竟如今幼帝的课业完全是归摄政王在管。

而她向来秉持妇德,奉行后宫不干政务,与母家亦往来甚少,极力杜绝外戚专权之事。又因着敬宗对沈约的信任,夫唱妇随,她对摄政王也并无任何偏见。

毕竟无论是当初睿宗传位之时,还是如今太上皇中毒,改朝换代之际,摄政王都有许多机会登临帝位。可他却仿佛淡薄功名,对于黎明苍生,更多也只是一种身在其位的无可奈何。

此人向来作风冷清,连女色都不沾染分毫。在柳太后看来,实在有些神秘。

可摄政王似乎却当真只是无事漫谈。那高鼻深目,金瞳淡漠的男人,只是一边喝茶,一边提起长安郊外有座观音寺,极灵。

他似乎只是无心提及,却言之笃定,十分虔诚。“本王昔日曾久久苦寻一人,不得。后来正是于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