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读书人之间游学交友,本就是不同观念、思想与想法的碰撞,越是观念相同的人,越容易成为朋友,人与人之间信奉的是“士为知己者死”、“一诺千金重”。

“抛开别的来说,这批注确实做得真细致,怕是废了他不少功夫。”祝凌又翻了一页,“要不是在实时排名那里开了星星盲盒,知道最后的赢家和他基本没关系,我都要怀疑最后的燕王是他。”

她与燕焜昱接触不多,印象不深,如果单纯从批注来看,燕焜昱当真是一个才华横溢,又想为百姓做点实事的人。

“他和我想到一块儿去了。”祝凌将手里的书放在案几上,又将刚刚放回去的那本书拿出来,翻到了她看过的某一面,“我给他立人设,他给我立人设,真有意思。”

系统来了兴趣:【详细说说?】

“你看———”祝凌的手指点在她刚刚看的那本书的某一处,又点了点另一本书的某一行,“这两处讲的都是治水的问题。”

“这本书上的批注说治水要高筑堤坝,加强巡逻,一旦防不住,就会水淹田地,酿成灾祸,所以决不能将多余的水放出来一滴。而另一本上的批注则说堵不如疏,认为只加固堤坝是最愚蠢的行为,必须两者并行,方为上策。”

【虽然这两个观点有些不一样,但认真想想,可以认为是一个人观点根据自己的成熟而逐渐转变。】系统挠挠自己的数据,【挺真实的。】

“确实真实,就好像看到了做批注的人在不断反思成长一样。”祝凌笑了笑,“但这思想的转变,至少需要几年的时间吧?”

“而且,人的字迹会随着习惯与心态的变化而变化,她这几年的字迹,居然能维持得一模一样?”祝凌一边说一边兑换了一个『见微知著』,她带着技能又重新看了这两处,“果然,这两处地方的批注的时间不超过一个月。”

祝凌合上书:“第一本的末尾他还提到他今年才十四,也就是说,多年以后他突然回想起自己十四岁时的观点,然后找出这本书给补上了。这记忆程度,这精确查找的能力,放燕国真是屈才了啊!”

祝凌将案几上的三本书都翻完:

“他思想的转变以及为民献身的觉悟———再想想他所遭受的变故,我都想感叹一句生不逢时,可歌可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