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页

师徒两人其实心知肚明,有明主的可能性可以小到以奇迹发生来概论。

“不必勉强———”宋兰亭说,“我收你为徒,确实存了别的心思,但这并不代表我会罔顾你的意愿。”

他本就打算与祝凌讲明利害,让她自己做出选择,从没打算强制干预她的意愿。

“老师不愿意勉强我,可其他人未必这么想———”祝凌说,“应天书院从名扬天下开始,就不能独善其身了。”

……

还未到明日,燕王室便作出了反应———因永宁城就在燕国国都隔壁,他们派了一位内侍快马加鞭,星夜而至,传了一道诏令。

“燕国士子乌子虚,寻英雅集之魁首,天资聪颖,有百龙之智,望其才清志高,不矜己任智,偶变投隙。若勤学苦读,有利民生之举,善民生之行,庙堂之间,必不会辜负英才。今赐金千两,以示厚望。”

那宣读召令的内侍读完后,一点身边的箱子,抬头看向祝凌:

“陛下可是极其看好您的,得了消息后,便让我星夜前来了。”

他笑眯眯地:“望您莫要辜负陛下苦心啊!”

祝凌气笑了。

确实是苦心,看看这召令写的———

我知道你乌子虚得了寻英雅集的魁首,是个才能出众,非常聪明的人,希望你以后不仅聪明有才华,还要有高远的志向,万不能四处炫耀自己的才干,用聪明占小便宜。如果你在书院勤学苦读,能做出什么对民生有利的行为和大事,我必然会在朝堂之上给你留个位置,让你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