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页

如此又过了半个月,纪和玉虽然仍未能跳出成功落冰的4a,但他足周的次数却大大增加了,从之前的十次跳跃偶有一两次能“走运”足周,到现在有三四成的概率能够跳足周数,他的进步速度可以说是匪夷所思。

哪怕教练组都盼着纪和玉赶紧成功,也没想到纪和玉竟然真的能这么快就找到跳足周的方法,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一月有余,但这个训练进度,也已经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了。

早在纪和玉开始训练之前就陪着纪和玉打磨4a的理论的骆温明倒也罢了,陈长兴看着纪和玉这样的训练速度,完全难以置信。

“他实在是太天才了,”陈长兴叹道,“我之前究竟为什么要对他唱衰,我早该知道他能创造奇迹的。”

陈长兴之前虽然批准了纪和玉的训练计划,但其实主要还是抱着鼓励纪和玉的心态答应下来的,纪和玉的天赋有目共睹,他不愿让纪和玉失望,但其实对纪和玉能否练出4a并无多少信心。

但眼下,他发现自己实在错得离谱!

“我甚至觉得,他可能比叶甫盖尼更接近4a,”陈长兴怔然地说,“他的周数已经几乎没有问题了,原来,这真的是人类运动员能够完成的周数。”

他们其实并不知道叶甫盖尼的训练进度如何,但陈长兴莫名觉得,哪怕叶甫盖尼身为“跳跃之王”,也未必有纪和玉这样可怕的天赋。

这样坐火箭般的训练进度,完全能令与他同台竞技的运动员黯然失色!

“我觉得也是,”骆温明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叶甫盖尼统治了这片冰场实在太久了,其余选手几乎都长期处于他的阴影之下。如果小玉真的能练出4a,这片冰场的主宰,恐怕就要换人了。”

骆温明毫不怀疑,纪和玉有着与叶甫盖尼一样称霸冰场的实力。

“称霸冰场”这四个字,对纪和玉这个资历的选手来说实在天方夜谭,但偏偏落在纪和玉身上又无比合理。

“还好他要求要练4a的时候,你坚定地支持了小玉,”陈长兴面上露出个笑来,“好歹有人相信他,才不至于让他心寒。”

“小玉才不会这样呢,”骆温明哭笑不得地说,“小玉懂事得很,知道我们一开始反对他的计划是怕他身体吃不消,他会体谅我们的。”

“正是因为他懂事,所以才这么惹人心疼啊。”陈长兴凝视着冰面上纪和玉再一次摔倒又站起的身影,感慨良多。

“……也是。”骆温明没想到一贯严肃的陈长兴竟然会有这么真情流露的时候,不由愣了愣,接着才点了点头道。

距离世锦赛只剩下两个月的时候,纪和玉的4a总算勉强练出了一个雏形。

左前外刃滑行,蹬冰起跳,右腿前摆,向前转体。

一周、两周、三周、四周、四周半——

4a的动作被纪和玉在脑海里拆分成一个个指令,又被身体下意识地完成。

四周半的跳跃足周。

右后外刃着冰。

落冰的那一刹那,高速旋转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力,令纪和玉的膝盖猛地一颤,剧痛紧随而至,险些让他栽倒过去,当即就是一个趔趄,小跳一步才堪堪站稳。

这依旧不是一个完美的跳跃,但纪和玉却知道,自己距离真正的4a已然不远了。

这一跳的起跳把握得很好,转体过程中轴心的位置更是收放自如,这才没有在落冰时跟之前一样直接摔倒,虽然也踉跄了一下,但只要没摔就是胜利,没摔就意味着希望。

然而,这一跳虽勉强称得上“雏形”,奈何4a的难度实在太大,纪和玉的成功率相当低,甚至不到十分之一,那所谓的“雏形”,更像是偶尔走运跳出来的,这样的成功率在训练中很难复刻,根本无法登上赛场。

对纪和玉来说,只要有了第一次成功,之后其实就是水磨工夫,多花时间定然可以提高,但眼下纪和玉最缺的就是时间。

两个月的时间看似充裕,但纪和玉不可能再跟之前一样,一心扑在跳跃训练上了,他的两套节目同样需要打磨,需要大量的时间。

纪和玉每天的训练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完全就是名副其实的高压训练,他自己的精神状态倒是还好,只是训练量实在太大,先前休养的那一个月好不容易养出来的一点重量又掉了个干净,甚至还有体重减轻的趋势,连带着腰围都仿佛小了半圈,原本贴身的考斯滕有些松垮,只得又送去改小。

这样的训练在旁人眼中虽苦,于纪和玉而言却是甘之如饴,他只觉自己过得分外充实,白天在训练场上尽情挥洒,晚上看一会儿书恢复精力,睡前则照旧与云澈通个电话,基本上都是纪和玉在讲自己的训练进度,云澈简直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听众,不论纪和玉怎样“啰嗦”,云澈也毫不无聊,听得相当认真,若是他听出纪和玉的声音里有些疲态,还会特意询问纪和玉的状况并加以鼓励。